![](https://img.haomeiwen.com/i2847701/71f713c87523f48c.jpg)
《洛克菲勒自传》,这本书分为两部分,买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书中有洛克菲勒写给自己孩子的信,据说很有意义。
洛克菲勒本人成长经历就是一部教科书,后面他根据孩子们在工作及生活中遇见的事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及见解,给他们写了好些封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家书。
【一】洛克菲勒成长背景
洛克菲勒从小家境贫困,父亲非常严厉,母亲勤俭节约。他从小在母亲那里学到勤俭节约的习惯;父亲借给他创业资金时,会要收取比银行高的利息。这些都给洛克菲勒走向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洛克菲勒谈了他读书时的两件事,深深的印在脑海。有次学校要拍集体照,期盼已久的事情就要发生,他太高兴了,满怀希望的站在队伍中,结果因穿着破旧衣服影响拍照视觉效果,被摄影师叫离了队伍。洛克菲勒介绍了这件事,但没有写自己失落的心情。
遇见这事,恐怕大多数人心情会低落好些天,甚至有些人从此沉沦,但有些人痛定思痛后就会转为一种崛起的动力。
洛克菲勒与同学走在回家路上,路过一家别墅,洛克跟同学说他以后想成为有钱人,并且还告诉同学他以后要赚到的具资金数目,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开始竖立目标,后面的生活他一直朝这个目标努力。
洛克菲勒10岁就承担许多家务(砍柴、打水、耕种等),10多岁就开始坚持不懈的找工作,最后有家公司同意他来做一名记帐员。他工作非常努力,他将公司的财务当成自己的财务收支,认真做好每一批记录。工作认真负责自然会受到领导重视,职务也在慢慢上升,工资随之增涨,眼界及格局都在发生变化。后来他离职与朋友一起合伙开公司,他们收购了几家公司。他写给孩子信中,让孩子不要轻易买掉一个公司,说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他的成长史与安德鲁.卡内基有些相似,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一点点发生转变,最后都成为世界首富,然后创办学校,从事慈善事业。
【二】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信。信中浅显易懂的道理,让自己一点点反思、收获、消化。工作生活中少不了迷茫彷徨,这些家书字里行间如同长辈在叮咛嘱咐,让我们避免少走弯路。阅读成功人士的生活经历,启发自己的认知,打开自己的思维及视野。
朋友的孩子,他们成绩一般,家境较好,这两年为孩子出国留学做准备。没能为女儿创造好的条件,我所做的只能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学习如何当一位好妈妈,给她买很多的书,从小让她学习乐器,鼓励她独立。
为了激发女儿动力,将洛克菲勒写给自己孩子的观点读给女儿听:
1.每个真正的成功者都是自我命运的设计者;我们的命运绝不会由我们的出身决定,而是由我们的行动决定。
今天与女儿看了一部电影《新喜剧之王》,主人翁为了当上演员,尊严一次次遭人践踏,但她持之以恒,特别努力,最后终于赢得最佳女演员称号。梦想坚定,付出不亚于常人的努力,终将成功。
立即想到稻盛和夫六项精进,忍不住又摘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要多行善,多做对他人有益的事);忘却感性的烦恼(不带有私人感情先入为主的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理性的站在中立的角度)。
2.在认同中找快感,在不认同里找视野。不去斤斤计较他人对我做了什么,而是将每一个阻碍视为了解自己的一个机会,那么我肯定能在危机中找到出路。
想到《自尊》这本里说到的观点:一个人的想法很重要。处处往积极的方面去想,心情会要好得多,问题也很容易得到解决。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在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3.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受自私和赌气心理的支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希望上帝能够帮助我,使我用一种超脱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欲望和情感。成为情绪的主人,学习一种政治家般的镇静,再难的问题都会有出口。
冲动下做出的决定都是意气用事,生活是一种修炼,达到荣辱不惊的处事状态,是向往、努力的一种状态。
4.那些可以使我们获得真正成长和幸福的东西,原来一直被我们所抵制。而不计回报地给予别人,则是我们冲破这种束缚的唯一途径。
真正做到豁达也需要慢慢修炼,《悉达多》这本书,主人翁怀揣高尚的品质,慢慢走向私欲,进入低迷,最后他参透心灵,达到一种佛的境界。
年轻时不懂这些道理,也没有长辈跟我们谈起过这些,又很是遗憾为什么那时没有走进阅读,不晚,虽到中年,也还是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工作之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书、思考。希望女儿多阅读且勤奋学习,从而接好智慧的剑并认真的挥舞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