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特别爱闻她身上的气味。她闻起来那么清新,是才洗过了澡,是新洗过的衣服,是方才沁出的香汗…… ”关于气味,很少有人像本哈德·施林克写的那么细致和诚实。是的,诚实,在看过很多国家作者写过的书里,哈德·施林克写的爱、写的性、写的战后反思都分外清晰而诚实。
这个女人让他爱恨一生1
我第一次看《朗读者》是12年前,那时候一晚读完,我在最后一页写上:文字是干净、准确的,故事的讲述是清澈、透明的,可一旦试图回忆又思绪万千,原来文字可以这样处理,写的真好。如果简单看我那时的一句读后感,会觉得这本小说是不是本小清新,可它不是。
作者写得分外坦诚,不管是描述一个十五岁男孩米夏身体上迷恋一位比自己大二十一岁的女人汉娜,还是描写两个人的爱、两个人的性、两个人仪式一般要洗过澡以后(前)的朗读,写的都无比诚实。他把男孩子的想法和盘托出,内心的悸动、荷尔蒙爆棚后对汉娜地无尽渴望、两个人面对对方的身体和欲望时说的话都无比诚实地写了出来,好像他们就在我们面前,如我们亲眼所见一般,因为他写得如此坦诚,当读者沉浸其中时,甚至忘了要对两个人进行一番道德上的审判。
2
可是,作者坦诚却毫不猥琐,他写得清澈如泉,好像这就是他们生活中本来的样子,汉娜的连衣裙,手指与皮肤的接触……直到后来,汉娜的突然失踪,米夏从对她的痴迷中重回到正常男孩成长的轨道,当再一次相遇,是在对纳粹的审判法庭上。
一个汉娜藏了许久的秘密,让他们两个人,或者,让这个长大的男孩米夏如坐针毡。所有美好的阅读,缘起是一个伤痛,缘灭是汉娜对米夏为她朗读了一生的答案。
“世界名著中的伟大爱情故事总是离不开惊异、幻想、占有、不忠、无尽的失败、不可遏制的对天长地久的渴望。”《朗读者》里有,而且,很多藏着深意的细节,需要回过头去再看一遍,再看一遍。
3
哈德·施林克把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对当年屠杀犹太人的反思、对战争中人性的复杂多变、命运的无常与无奈,对爱情中面对战争的罪恶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爱人、面对家人、面对国人、面对曾经举起屠刀杀戮的人……用这样一个爱情故事讲述出来,明明是一个如此沉重的话题,他却用不足两百页的篇幅讲述得清澈无比,又撼动人心。
卡夫卡说:书必须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这本书就是。它做到了哈斯(德国20世纪20年代《文学世界》首创者,曾在纳粹时代流亡,后为重建德国的精神生活做出努力)说的,文学是活生生的生活。娱乐和教益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一块牌子的两面。恰恰是最难、最复杂的主题才需要花大力气把它变得明白易懂。
4
《朗读者》拍成电影后,我曾经无比抵触,要不要看,这么好的一个故事,拍不出来可怎么办?后来忍不住还是看了,那真的得看过书的人才可以不被电影一开始,一个十五岁男孩和三十多岁女人的爱情故事所迷惑,也只能是看过书的人才能够体察作者在字里行间要表达的无尽深意。
哈德·施林克在关于本书的采访中回答为何小说篇幅如此简约,他说“篇幅的长短、内容的裁剪,一切取决于题材。不过我一向认为,干净清澈的文字可以赋予语言一种美,而这种美却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这本书让我对作者干净清澈的文字深深着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