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巴纳姆定律。这是什么意思?在人小的时候,会经常接收到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大人们对你的描述是“淘气”,你会认为自己是个淘气的小孩;如果他们对你的评价是“聪明”,因为年级尚小,分辨率不强,你也就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聪明或天赋过人。
真实情况又如何?大人们不过是针对你一时的表现做出的判断,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你,如果你将别人的话作为反射自己的“镜子”,你将永远不会了解真正的自己。这就是经常让我们错误认识自己的巴纳姆效应。你有没有类似被别人误导的遭遇?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想,你真的是像大家说的那样“十全十美”或者“十恶不赦”吗?

情商高的人总是能摆脱巴纳姆效应的限制,他们总能想出办法清晰、全面地认知自己。然而,自己认识自己好像并不比从别人口中了解自己更容易,所以大多数人往往选择舍难取易,省去了认识自己的种种麻烦。显然,省掉一种麻烦,却容易使你陷入更多的麻烦,进而渐渐迷失自我。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类似“破罐子破摔”的例子就是最好的佐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