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亲子关系、亲密关系:
有心者不用交,无心者教不会。
学习是开发大脑智力,悟道,逻辑推理、演绎验证的过程,还需要勤奋来补拙,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未实现理想值,那就扎实推进、亦步亦趋吧。
大人一方沟通和引领的缺位,或许会导致另一方把沟通和引领需求付诸于孩子身上。孩子要么被动接受,要么无所适从。孩子承受了本不应该承受的。
大人一方沟通、纾解、引领的缺位,或许会导致另一方把沟通、纾解、引领需求付诸于孩子身上。孩子要么被动接受,要么无所适从。孩子承受了本不应该承受的。
养育孩子,也在修行、修心、修己中重新养育自己,反思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霸凌者,自己生活的期冀和情绪付诸于孩子身上,人性使然。
语气温和,态度坚定,有效传递信息的保障。
经常被吼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个就是退缩,也就是不说话。
第二个就是自我保护行为,它叫撒谎。
第三个行为就是我们说的这种神经上的短路,它叫麻木和木讷。
唠叨不是恶毒,却是恶习。超限效应,唠叨达到临界点后,效果越弱。
对孩子诉苦,大人情感、沟通、工作、家庭事务,孩子是无法承受的。躁郁,幻想超能力解决,事实无助。
大人情绪脑反应,会影响孩子失去理智脑活性。
指责孩子会压抑灵性。
孩子可能成为你口中的样子,要小心哦!
人性喜欢并能听进去赞美的话,孩子也如此。
破解父母语言、情感霸凌:
1.唠叨的超限现象,言简意赅,语气平和,态度坚定,传递信息到位即可,重复达到临界点后,效果反而减弱。
2.大人的问题大人解决,大人之间的情感需求不付诸于孩子,大人对自己的需求不投射到孩子身上,否则是情感霸凌。
3.情绪脑是在宣泄焦虑、抗击无力,理智脑是在解决事情,不是在解决人。人是解决不了的。
4.想想语言霸凌、情感霸凌的危害,及时止损,救赎自己,悲悯孩子。
5.家是孩子身心放松的地方,不是承受心理压力的牢笼。
6.人性的特点,赞美、鼓励、肯定的语言,增强孩子战胜挫折,增强心理韧性,做更好的自己的信心和力量。
7.语言霸凌、情感霸凌的背后,是自身工作、生活焦虑、压力、无助的传递。
8.育人先育己,重新养育自己,自己先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后才有能力养育孩子。
关于人际关系、亲密关系:
男人的排列序位:爱自己、爱父母和孩子、爱事业、爱家庭、爱另一半。
女人的排列序位:爱父母和孩子、爱家庭、爱另一半、爱事业,当发现一个人在雾中迷茫匍匐了很久,才明白自我保护。
不被坚定选择,本身已经给出答案了,再打扰,就是你的不对了。
如果真诚被辜负,那么你是对方遇到的天花板了,或许均值回归是对自己的告慰。
贪嗔痴是人性本态,律己、道德、法律、责任是规制人性,只是每个人规制程度不同。
美化未实现的路,一定程度上是加持自己的向往。
人只可以被筛选,无法被教育和被改变。
鞋子不合脚,怎么坚持,都是疼痛。节律不合拍,怎么努力,都是凌乱。
对于外界的刺激,无论工作关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用平缓的状态,表达坚定的态度,传递本质的信息,不被刺激下的情绪吞噬和奴隶。
每一次情绪表达的失控,是在传递焦虑,是对现实无力感的宣泄。
不被外界吸食、消解能量。
爱是自己情感需求的投射下的自由意志的沉沦。
关于业力、业态:
繁杂信息,浮躁心态,被打扰的是专注、是深入、是修行,是自我相处。
得清净心,离烦恼业障,福慧双增。
不给别人带来烦恼和伤害,是一种慈悲。不给自己带来烦恼和伤害,是一种智慧。
上帝视角,高纬度认知的自救、觉知、开悟的自主性比低纬度认知的自主性大。所以,该悲悯谁呢?
永远清醒, 永远疏离 ,永远不要把别人当做解药 ,永远爱自己。真正能给你撑腰的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足够的经济基础,持续的情绪稳定,可控的生活节奏,和那个打不败自己。以后的日子多长点本事,多看世界,多读书,把时间花在正事上。变成自己内心想成为的那个人。你就是要发疯地学习,变美变强。坚定而清醒,独立而坚韧。你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一切。
我允许
海灵格在《我允许》中说:“我是为了生命在当下的体验而来。在每一个当下时刻,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允许,全然地经历,全然地享受。看,只是看,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业力,能量波,负面情绪消耗能量,积极情绪吸取能量。相似的能量波能相互吸引,引发正负循环。
关键词:
控制、改变
想控制什么就被什么控制
投射
重新养育
爱
能量
上帝视角
认知局限
升华
虚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