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变得有些奇怪,不再追着那些感情类的文章看,而且追起了古文,看了两个多星期,发现了一个莫名的规律,那些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的古人们总死得特别快,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剧情需要。
比如《吕氏春秋·必己》中的单豹,为了逃离人生,不吃人们种植的五谷杂粮,不穿人们纺织的衣物,躲进深山老林中,最终的结果就是被老虎吃掉了,是的,他死了!
再比如《吕氏春秋·当务》中两个齐国人比“勇”,抽刀互割身上的肉下酒,直到两个人死去为止。
还有《郁离子》中的躁人,射箭没有打中目标,就要砸烂靶子,下棋输给对方,便咬碎棋子,最终因急躁而死。
上面的三件事,可不是个例,对于这些寓言故事,如果你认真读下去,积累的量够多,你一定会发现那些古人死得特别快。这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是为了说明事情的严重性,给世人起个警惕的作用,比如第一个故事中的单豹,躲入深山的结局就是被虎吃掉,告诉世人想要脱离现实是行不通的,如果换成现代的文学,这个故事重要就是描述单豹在进去山洞后,是如何固执己见一步步走向死亡的,一定可以把十几字的文章写成几千甚至是上万字,就是为了符合现在人所说的逻辑。而这些到古文这里,却显得累赘多余。
其次,古时写字特别不方便,于是能简短些也就简短些,所有古人也就死得特别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