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为你解读《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阐述心流理论的开山之作,这是一本关于心流概念、特征及产生要素的积极心理学著作。
常读一些名人传记,不管是来自哪个领域,政界、商界、科学界,抑或是影视圈,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同的经验和感悟,最深刻的一点是他们在朝自己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往往都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不能动摇他们的决心,总是保持着乐观和无所畏惧的心态。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从哪里来?他们为什么能满怀激情,并产生巨大的能量?我们普通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你也许能在《心流》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在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心流的特征和产生心流的条件,为人们如何在生活、工作、娱乐、爱好、人际关系等日常领域中找到心流,获得更多的最优体验,增加幸福感,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
本书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被誉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我们可以从上述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架构中看到,这并不是一本讨论心流理论的论文式书籍,它实际上是一本以一般读者为对象,介绍有关最优体验的研究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个人生活的著作。
作者契克森米哈赖一直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的理论。他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其著作包括《心流》《发现心流》《创造力》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余种文字。一般学者谈心流,是把心流当作一种最优的高效工作方式,而在本书作者看来,心流是一种通往幸福的最高级的生活方式。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不可缺少的理论素材;对一般读者来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好,介绍完《心流》这本书和作者的基本情况后,我们来详细说说本书的重点内容。
这本书的重点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回答“人何时最幸福”开始,阐述心流的概念及产生心流的要素,指导人们通过控制意识,改善体验品质,从而发现心流,提升幸福感。
第二部分,心流引领着幸福之旅,那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寻找心流?
第三部分,在人生的逆境和挫折中自得其乐,学会控制精神能量,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
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部分,从中了解心流的概念及产生心流的条件,并学会用控制意识来改善体验品质,提升幸福感。
作者的研究是以寻找“人何时最幸福”的答案开始的,他的研究对象包括数百位艺术家、运动员、音乐家、棋坛高手及外科医生以至后来延伸到几千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结果显示,不论男女老幼,不分文化差异,受教育程度高低,所有人对自己生命中最优状态的描述大致相同,在那种状态下,思想、企图、感觉和所有感官都集中于同一个目标上,将体能和智力发挥到极致,共同的体会是“好似一股洪流引领着我”。作者根据他们的描述,确立了心流的概念,建立了最优体验理论。心流即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忘记时间,忘记周围的一切。这种体验能带来很大的愉悦感,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是一项极具挑战力的运动,但它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现在参加马拉松长跑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我们有许多城市都开始举办马拉松比赛。我有一位朋友,从50岁时开始了人生百站马拉松的计划,立誓在世界各地跑满一百场马拉松。他当然不是为了赶时髦,我曾经问过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当我在跑马拉松时,身体当然很辛苦,但那种毫无杂念的全情投入仿佛能让我有战胜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感觉自己有了主宰命运的能力,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感是无可取代的。目前他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已在10余个城市里参加了近30场马拉松比赛,成绩越来越好。
那你会不会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呢?比如通宵加班拿出了一份漂亮的文案,得到客户的称赞;经过辛苦的备考,拿到了研究生入学通知书;或者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平时的积累,挑战成功了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这些通过艰难的付出而赢得的结果是不是能让你越来越自信?并且和我的朋友跑马拉松一样,充满了愉悦,有了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和自豪感?作者告诉我们,这就是所能想象的最接近“幸福”的状态,也是心流的最优体验。其实,幸福就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这就是作者的心流研究不同于一般学者的地方,心流不再只是我们所认为的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优工作方式,而是一种最高级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导向幸福。而每经历一次心流,你就变得更独特,并且拥有更非凡的技能。
作者还告诉我们,幸福是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磨炼获得的,它不是金钱财富也不是名誉地位,也不是聪明与否和能力的高低,而是奋斗、挣扎、修炼。所以你必须通过锻炼控制自己的意识,获得更多的最优体验。因为,只有意识的力量可以把最为不利的境况变成有机会反败为胜的挑战,当你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万难的决心,有了为某项艰巨的任务而辛苦付出,不惜任何代价,能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从而获得无与伦比的愉悦感,并且拥有对自己生命的掌控力时,便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那么,心流出现需要哪些条件?或者说心流构成的要素是什么呢?作者发现,研究对象在回想最优体验时,至少都会提及到下列这些要素中的一项或几项,甚至是全部:第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二,全神贯注;第三和第四,有明确的目的和即时的反馈;第五,有强烈的行动力;第六,对自我的完全掌控力;第七,能够进入“忘我”的状态;第八,对时间的感觉异常。在心流体验中,几小时完全可以短得像几分钟,几分钟又可以漫长得像几小时。作者的研究对象来自不同的社会阶级、文化程度、年龄及性别,他们所做的事也是千差万别,但对最优体验的感受却如出一辙,都在这八项要素之中。
让我们来举个身边的例子:演员陈坤从2011年开始,发起“行走的力量”这个心灵建设类公益项目,每年招募10-2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通过“止语”行走,倡导内观自我、提升自己的内心力量,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念。数年来,他们行走于西藏、青海、敦煌、香格里拉、康定等高原地区,获得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这是一项挑战性很大的活动,每次都是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地区徒步行走好几天,对行者的意志和身体提出了非凡的考验,但坚持下来的行者们都获得了人生中的非凡体验。看看行者们的这些感慨:“被虐得很爽,达到了人生的新高度”、“在大自然面前自己太渺小,学会了敬重与专注。” “五天的时间,感觉像过了一辈子”……而作为活动发起人,并每年与志愿者一起参加全程行走的陈坤也有这样的感悟: “行走什么都不是,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方法,但,只要你真的践行行走这种方式,你就会知道,通过行走,你会成为你心灵的主人”。大家试想一下,如果用作者的心流理论来分析,行者们通过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在行走这项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全神贯注,知行合一,有明确的目标,忘记时间和周围恶劣的环境,全情投入,以此获得宝贵的回馈,即内心的宁静和无穷的力量。这些是不是完美呈现出构成心流体验的全部要素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如果在生活中注意寻找和制造这些产生心流的条件,不一定是全部的八项,哪怕是一项或几项都好,相信你会得到更多的心流体验,体会到幸福。
好,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心流是人生中的一种最优体验,会在人们全情投入某一件事情中并把一切置之度外时产生,这种体验会让人忘掉一切并愿付出任何代价。心流的产生有八大要素,提高控制意识的能力更易获得心流体验,让人产生幸福感。
如果心流引领着人生的幸福之旅,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呢?特别是在每个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必须选择的工作中。这就是我们要谈到的第二个重点内容。
作者在谈到最优体验时,经常拿来当作例子的是创作、攀岩、舞蹈、下棋等活动。这些活动传导心流的效果特别好。因为这些活动的规则就是要求学习新技巧,有一定的目标,提供回馈,而且也易控制,使人容易投入。把这些活动当作工作的人也确实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但是,在普通人从事的普通工作中,该怎样去进入心流体验呢?
作者讲了三个普通工作岗位的故事,分别属于不同环境、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甚至是不同时代,但作者把他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到了共同点。
一个是阿尔卑斯山村的老农妇,每天清晨5点起床,挤牛奶,煮早餐,整理房间,然后或放牧牛羊,割牧草,或照顾果园,总之一天到晚都是忙个不停。这样的一天下来,不可谓不辛苦,重复的劳动也显得极为无聊,可人家老太太自己是这么说的:“这给我极大的满足,到户外去,跟人聊天,跟养的牲口在一起……我跟每个人说话——甚至是鸟呀,花呀……我觉得浑身舒畅、快乐……即使工作很忙,一切仍是美好的。”
这是关于农妇的故事,而在大城市里的工人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再来看看在美国南芝加哥工作的一位焊接工人。他在一间夏天热得像烤炉,冬天又冻得像冰窖,各种噪音不断的厂房里工作了30余年,并且拒绝了好几次升迁。虽然仍然是最低职位,但每个人都觉得他是厂子里的灵魂人物。因为他可以接替全厂任何人的工作,而且可以修理任何一台机器,从巨型吊车到电子监视器。不光在工作中如此,他在家里做的事更令人称道。他在家里后院的一块空地上,做出了有光源的喷水器,这样即使在深夜,他也能看到漂亮的彩虹在水幕和光幕中包围着他的家,带来了与工作环境完全不一样的愉悦感受。
第三个例子是我们都熟悉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这也是成语游刃有余的由来。梁惠王有一位叫丁的厨师,即庖丁。有一回,他去看这个庖丁宰牛,只见庖丁丝毫不费劲地就把牛的骨头和肉分割下来,手起刀落,非常利索,而且还富有音律感。梁惠王感到非常吃惊,便佩服地问庖丁:“你的手艺为什么这么高啊?”庖丁笑着回答说:“这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他描述了自己达到这种境界的历程,是一种对解剖牛体的神秘发乎直觉的体悟,最后成了神奇的技能。
大家看出来了吗?阿尔卑斯山村的老农妇、芝加哥的焊接工与中国古代的厨师,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工作辛苦而无吸引力。老农妇的工作是为了维持生计,比如养牲口,种果树等等,虽然都是农活,可她也必须精通多种技能,怎样能多剪些羊毛?怎样让苹果更甜更多产?不断地有更高更复杂的目标出现在她面前,挑战的乐趣一直都存在。焊接工呢,一直保持着对修护机械系统的热爱,越复杂的机器对他的吸引力越大,他也不断地挑战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机械系统,发现新事物的惊喜永远伴随着他。还有庖丁宰牛,他的刀用了十九年都还像刚磨出来的一样,别的厨师一个月都得换一把刀;他宰牛的动作已经完全像发乎自然,趋于出神入化。他在这个卑下平凡的工作中追寻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完全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以至于梁惠王从中悟出了养生之道。所以,这三个人都是把不得不做的工作变成了复杂的活动,从工作中找到被别人忽略的契机,全神贯注于手边的工作,不断磨砺自己的技巧。就这样,工作中的乐趣不断增加,工作被投注了精神能量,再怎么不堪的工作也乐在其中。
这三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借由使工作更复杂更有挑战性而找到乐趣,找到心流体验的,相信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吧?作者还告诉了我们另一种方法,就是改变工作本身,使工作条件更适合传导心流。通俗一点的来说,就是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
作者举了一个纺织工的例子。意大利北部的纺织工在现代仍沿袭着200年前的田园情调,几个家庭成员轮流照看几台纺织机,轮空的时间去采蘑菇或钓鱼。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觉得纺织是他们觉得最有乐趣的活动,因为他们必须设计各自的图案,每个人自己决定要织什么样的布,去哪里买原料、织多少、卖到哪里去,这工作永远是那么引人入胜,不断地提出新挑战。我们试想一下,这像不像在游戏里需要不断地通关一样呢?一关难过一关,越难对人的吸引力越大,让人乐此不疲。这样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是不是能产生更多的乐趣,从而让心流体验更容易发生呢?
作者据此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实用的意见:在工作中找到心流,可以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使工作乐趣化,像纺织工们所做的那样,使工作尽可能接近心流活动;另一种是将工作变得更复杂、更充实,确定可行的目标,使其充满挑战,从中自得其乐,产生心流。
这两种方法都各有所长,但是,作者认为最有效地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双管齐下,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最优体验。我们可以在工作中试试作者给出的建议,同时遵循心流产生的要素,相信会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用使工作乐趣化和复杂化的办法,在工作中寻找心流,找到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
讲到这里,有人会认为,心流只有在实际物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比如有收入较好、又有兴趣的工作、健康状况良好时,才能对生活品质有所改善。也就是说,最优体验只是锦上添花,健康与财富才是根本。作者在第三部分里坚决反对了这种论调,告诉我们心流能直接改善生活品质,如果能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找到自得其乐的自我,不管外界条件如何,哪怕是身处逆境,遭遇挫折都可以获得最优体验,感受幸福。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人生的道路都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阻碍。而挫折和打击,都可能隐藏在我们人生每段道路的路口,伺机而动。作者要强调的是,一个懂得在生活中找到心流的人,即使在全然绝望的情形下,也仍然能保持乐观,使苦难变为人生的契机。
作者在一组遭受意外而导致半身不遂的研究对象中,给我们讲了一位年轻人的故事。他在20岁那年骑摩托车出事,腰部以下全部瘫痪。出事之前,他只是个普通的加油站工人,人生也没啥目标,过一天算一天。导致半身不遂的那场意外是他一生中最不幸的事情,但也成了最有意义的事,因为它带给这个年轻人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他的人生方向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在没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重新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成为他坚定的信念。在休养期间,他上了大学,获得了语言方面的学位,毕业后他帮人做税务顾问,完全自食其力。因为注意力完全集中,目标明确,学习和生活变成一种骄傲和乐趣,这让他很容易在学习和工作中找到心流,找到自己未来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而且,为了打破残障的限制,他还尝试了钓鱼和射箭等活动,这些活动让他能更专注,更有耐心,在完全投入中,他忘记了身体的不便,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从中获得极为可贵的心流体验。当他坐着轮椅,高举着区域射箭比赛的冠军奖牌,周围一群身体健全的选手鼓掌向他祝贺时,他的心中仿佛一股热流喷薄而出,感到了重生的快乐和满足。
意外带来了苦难,可这位年轻人把苦难变成了积极的影响,把悲惨的境遇变成十分满足的心流体验,转变成有意义、有乐趣的生活。他的经历应该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思考吧?
作者认为,能够勇敢地面对挫折和逆境的人,不是因为拥有了健康、财富和权力等这些外在因素,更重要的是他能否把挫折这种人生中的挑战看作是行动的机会,能否拥有把悲惨的客观条件转变成可以控制的主观体验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都有着自得其乐的性格,他们能在一般人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找到乐趣,最不堪的情境也能让他们转变成心流经验。那怎么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呢?作者给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是确立目标。要体验心流,先得有一个清楚的奋斗目标。自得其乐的性格最主要的特质是有方向感、充满自信的目标,拥有这种特质的人,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会全力以赴,不易受到外来威胁的干扰,顺境也好,逆境也罢,“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他们有足够的精神能量,可以对自己的处境和周围的环境做客观分析与观察,比较容易从中发现新的行动机会。他们的目标都是以自我为依据的,而我们大多数人的目标是受生理需要或社会传统的制约,是来自外界的。比如为了一日三餐,不得不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上大学学什么专业,也会受父母和就业前景的影响等等。
然后是要做到全神贯注。一个拥有自得其乐的自我的人,一旦确定目标,就会全力以赴,把注意力投注于手头的工作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加强对自己注意力的锻炼。我们在生活常常会遇到分心的情况,本来是打算读一本书,经常会发生的状况是一会儿接个电话,一会儿看看微信,一会儿上上网购购物,打开书已经好长时间,却没有翻过一页。这个就叫作注意力失序,难以达到心流体验。所以,记住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全情投入。
第三点是避免过于自我。我们都知道心流体验必须全神贯注,不能分心。自得其乐的人并不担心自己的表现好不好,别人怎么看他,只是全心投注在自己的目标上。但作为自得其乐的个人要借着精神能量投入更大的实践范围里,这样才能超越个人的局限,才能创造出自我的复杂性,使目标更充实,更富挑战性。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在讲述他觅得个人幸福的过程时说:“我渐渐学会对自己和自己的缺点漠不关心,我渐渐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外界事物上,例如,世界的状况、各式各样的知识和我喜欢的人。”所以,一定要避免过于自我,务必让自己的角色融入到整个世界中。
作者给出的最后一点建议是:从当前体验中寻求乐趣。这一点很好理解,无论你是什么身份的人,正处在什么样的境况下,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正吃着山珍海味,或是干馒头就着白开水,你都有可能从天边美丽的晚霞,盛夏傍晚的一缕清风,广场上孩子快乐的笑声等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得到满足感,甚至是幸福感。你周围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乐趣的来源,导向心流体验,只要你愿意和懂得去投入和参与。对这一点,相信大家都会有所感触,很多人在生活中就是这样做的,常常会受益匪浅吧?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三个重点部分,作者给出了如何在挫折中自得其乐的建议,即全神贯注地投入明确的目标中,将自我融入到整个世界,在身边所有的体验中寻求乐趣。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本书的重点内容:第一部分从回答“人何时最幸福”开始,阐述心流是人生中的一种最优体验,这种体验会让人忘掉一切并愿付出任何代价,而且得到极大的愉悦感。心流在你特别专注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性的事情,你又有完全的掌控力去把握它时最有可能出现,它能让你得到相应的反馈和回报,不管情况有多复杂,你都能游刃有余;在第二部分里,作者回答了如何在工作中寻找心流的问题,给出了将工作乐趣化和复杂化的双管齐下的解决方案;而第三个重要部分是怎样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在挫折和苦难中找到人生新的机会,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作者告诉我们的是,只有学会控制意识和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而如果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就像书中所说:“幸福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一切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好了,《心流》这本书就讲到这里,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本书再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