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见一个up主的视频,讲述了她在长时间沉迷手机之后,在一个夜晚,打开笔记本,想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动笔写过字,甚至丧失了文字表达能力。她决心丢下手机,去感受时间真正落在她身上的日子。我很认真的看完了视频下的评论,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我感觉自己失去了灵气。
这个“灵气”并不局限于天赋,也包括生活气、鲜活的生命力以及那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自从拥有手机,可以自由地不受时间限制地玩手机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脑子如同裹上了浆糊,始终处在一种粘乎乎的状态。
相对其他人来说,我算是一个高敏感的人。网上这些五花八门的信息、五彩斑斓的世界,只在最开始探索时,给了我愉悦感和新鲜感。随着我日渐沉迷其中,我首先丧失了对自然的感受力,变成一个极其钝感的人。花开得好不好看,不知道。下雨天、下雪天的空气是什么味道,闻不出来。对于文字,我开始觉得只是认识它们,无法再用它们进行表达。
再看情绪方面,从前的我喜怒形于色,笑笑哭哭都常有。这些情绪无论好坏,起码都是鲜活的,是由真实世界以及与我有关的事所引起的。但自我一头扎到手机里,沉浸在虚拟世界后,我的情绪外在显现的是一成不变,甚至死气沉沉,内里则更为颓败。好好一个年轻人,变得暮气沉沉。
最显著的就是抓着网络上看来的一点信息就胡编乱想。比如年龄焦虑、工作焦虑等等。
经常为与我无关的事耗费心神,经常为未来可能不会发生的事假想困难,经常和朋友聊天就把话题扯到情绪上。
我每次都在说我好累,我想歇歇,其实我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可我干了什么?继续扎在手机里、网络中,一边情绪不断下跌,一边寻找拯救自己的心灵鸡汤。情绪的起伏喜怒哀乐有一大部分是受网络上信息的影响,并不来源于我自身。
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我受到了网络的挟裹。没办法用正常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一旦出现问题,遭遇失败,第一反应是找理由,逃避问题。会怪社会环境不好,是社会让我们这么累。会怪父母盯着自己,总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怪他们不会沟通,不会爱我。
但我自己又做了什么?在和父母沟通时,不耐烦,不诚心。甚至经常会假想自己和爸妈大吵一架,假想用抑郁、轻生来威胁他们,来获得下一段颓败的时间额度。拒绝一切人的好意,缩在自己的壳里,自怨自艾的同时自负自大。把某件事看得比天大,做不好就觉得世界坍塌,人生毁了,自己没法喘气,不配好好生活。
当我跳出来看的时候,其实发现周围人都在过自己的生活,很少去一直关注别人。爸妈在很多事上也尽最大的努力来理解我。爸妈首先希望我平安健康,而不是腰缠万贯。我很惭愧,一直以来借着情绪的不稳定来逃避。
我决定,先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作出改变,减少不必要的上网时间,除写作上传,用新闻联播代替资讯号、各种视频来了解社会新闻。也暂时不考虑观看电影纪录片。我知道,一旦我保留观影选项,以我的自制力,肯定会忍不住刷手机。此外,我将会在简书上进行一个月的记录,以此督促自己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今晚的月亮很美,但拍不出来,要你亲自抬头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