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休假,窝在家里看《小欢喜》。真是一阵欢喜一阵忧,剧情看的人不止五六次的哭起来。
是啊,剧中的三个高考家庭,面对孩子高考,不同的家境、不同的家长、不同性格的孩子,最终形成各自不同的人生。
这,除了孩子本身特点外更重要的则在于原生家庭的深度影响。
一凡的家庭,父母虽然经常”小吵”不断,但还算和睦。我更理解这种所谓”小吵”似乎为沟通更为妥协,一凡的爸爸性格开朗、活泼、幽默,总是能在一凡妈妈大呼小叫之后化为平息、化为和谐。这对家庭看似表面女主人大大咧咧爱发脾气,可无论怎样遇到活泼幽默的男主人后,一切就又化干戈为玉帛。一凡的爸爸在面对失业的压力下保持的那种大无畏其实是很难得的,这当然还归咎于他那种性格。对自己以及对自己孩子要求都不高,所以幸福感时常有之。即使在自己面临失业以及自己妻子失业后也表现的不是很低沉,消极。这种心态确实令人点赞。即使再怎样,办法总是有的。贵在有这样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反应在孩子身上,一凡就继承了他爸爸的这个特点。尽管学习不好,但是很乐观。
英子的家庭,父母离异。孩子从小心理上就受到影响。宋倩一个人带孩子,把所有的希望都给予了孩子,可是作为母亲的她却没有想到孩子的压力有多大。她的爱使英子感到窒息,以至于想逃离她。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孩子的感受她的想法,家长却忽视了!即使有所谓的沟通,也都无济于事。考取南大,是英子的理想,可妈妈不允许。一个理由,咱一个北京姑娘,放着清华北大北航不考,考神么南大呢?跑那么远干嘛!是不是要逃脱妈呀!可她,不理解英子,英子的理想就是学天文,而南大的天文专业是全国最好的。一切的一切最后导致英子得了抑郁症。有过自杀、有过自残……还好,父母最后慢慢也趋于和解了,孩子当然还希望父母复婚呢。
季杨杨的家庭。父母事业有成,却没有陪伴孩子的成长教育,多年孩子都随爷爷奶奶舅舅一起生活,直到杨杨高三了,才回到孩子身边,可孩子不适应。孩子从小心里就埋下阴影,父母心里只有工作,好像成长记忆里就只有爷爷奶奶和舅舅。连开家长会都是舅舅参加。等到父母回到自己身边了,却真的有点不适应。父母也是如何消除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只能用时间和经历来慢慢消解了。季杨杨的母亲刘静是一位温柔贤惠的妻子。在自己不幸得了乳腺癌的情况下,却还想着不影响爱人的工作,一直隐瞒自己的病情,直到不得已的情况下。可想而知,这内心是该需要多大的力量啊!这,一般的女人也是不会这样的啊!后来,慢慢的杨杨也感觉到妈妈似乎有什么事隐瞒着他,孩子知道了索性剃光了自己的头发。杨杨自此似乎变了更懂事了!季区长也终于想到,不能为了工作,忽视了爱人忽视了家庭!开始想着回归家庭了,于是向组织递交了退居二线的申请,开始好好回家照顾生病的爱人。相信有爱的家庭,孩子一定不差。季杨杨感受到有爱了,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了。高考还远吗?
想想现实中的家长,是不是多多少少都有点影片中的影子啊!
高三啊!高三的家长啊!真的都挺不容易啊!挺过去了就都是好样的。
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员、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处在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角色。不同阶段有不同重点,不论处于何时何境,明确好自己角色,好好做自己!好好做好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