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观: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 Rosalia的藏书阁 | 来源:发表于2019-07-25 01:21 被阅读0次
    观: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这故事也许是伟大的,但剧情也有点因为痴情而傻傻的,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有点不喜欢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的,就算把“爱情里没有先来后到”这种说辞搬上台,她也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卡列宁夫人,还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就算自己会与他人一见钟情也应该克制自己,而不是在克制的时候半途而废,让别人被她吸引再狠狠推开,来造成误会和错觉。被她吸引的还是她嫂子陶丽的妹妹吉娣的意中人伏伦斯基,为了他吉娣还拒绝了列文的求婚,这有点像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两边没讨好。而且安娜知道她在吃自己的醋,却认为自己一点错没有,或者是有一点点错,该怎么说呢,有种知道自己做错却还装着不晓得的样子,着实气人。虽然那个男人也不是什么好人,花花公子一枚,吉娣家里对他俩将来的婚事也是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但还是觉得若是一家人为了这样一个人而关系变差的话,也委实可惜,好在关系没有恶化。安娜还帮助哥哥奥布朗斯基说好话,安慰嫂子,他们这样的阶级出轨这样的事也算平常,若是自己一定会饶恕,让他们也算是暂时和好如初了。她是好心,说服的言辞却让我私心不是很能接受。之后在伏伦斯基的不断追求下,安娜怀孕了,却因为自己的儿子而左右为难。尽管否定伏伦斯基向丈夫坦白一切的想法,她也意识到这样虚假度日不清不楚毫无意义,最后还是把一切都说了,虽然懊恼自己一时激动,却也不那么痛苦了。她的丈夫为了自身的名誉,不落为别人嘲笑的话柄,也不让妻子出轨还那么快乐,决定还是息事宁人,想要让她自己忏悔,不再与伏伦斯基联系。

        此时,伏伦斯基的功名心与爱情开始搏斗,感觉得手后的感情在逐渐冷却,却还是有所依靠。在安娜生产后得了产褥热可能快死的时候,他很痛苦。他在失去的时候开始知道珍惜。而卡列宁在目睹安娜这样痛苦的样子,霎那间选择原谅她了,并且想要和她永远在一起,在她需要伏伦斯基的时候,会让他来自己家里。在伏伦斯基眼里,这样的卡列宁很崇高,他想自杀,因为那一去不复返的幸福,还有今生后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以及自己的卑鄙。他向左边的胸膛开枪准备自杀,然后,他活下来了了,罪孽感减轻了不少,得知他们同意离婚了,他就带着安娜去了国外。

        列文一直爱着吉娣,虽然一直不敢再度表明心意,但当他再次鼓足勇气含蓄地表达时,他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其实也是,列文虽然长相不如伏伦斯基,但是和他在一起,吉娣很快乐,不需要掩饰什么,也不会觉得别扭,这就是最适合的人。作为补充,这本书的“译本序”中写道:“列文,是作家的自传性人物。他痛心地看到地主经济的没落,寻求避免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希望借地主和农民合作来缓和阶级矛盾,并把这种‘不流血的革命’推广至全世界。这种空想破灭后,他悲观失望,怀疑人生意义,甚至要从自杀中求解脱,最后在家庭幸福和宗法制农民的信仰中得到精神的归宿。小说中贤妻良母式的吉娣和忍辱负重、恪守妇道的陶丽是托尔斯泰理想的妇女。”

        卡列文因为自己一下成了恶人又断了官运而感到泄气,李迪雅伯爵夫人便来解除他家琐碎无聊的操劳,她虽是有妇之夫,却发现自己爱的是卡列文。她先是告诉他的儿子他的母亲已经死了,然后说服卡列宁拒绝安娜想要来看一眼自己的儿子的请求。安娜很生气,但还是设法在儿子生日那天悄悄来了,和孩子待了一会儿未来得及把玩具给他便赶紧离开了,中间遇见了卡列文,但两人都装作视而不见,相顾无言。我不得不说,她要丈夫的宽容大度,但她却全然不顾自己的自私给丈夫带来的影响,别人的蔑视和冷酷皆因他不幸得可耻可憎:

        “从那段时光到知道妻子不贞这痛苦的转折时期,他已经熬过来了;那状况是很痛苦的,但他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那时妻子说明自己的不贞之后就离开他,他会伤心,感到不幸,但他不会落到他现在自己也感觉到的这种走投无路、莫名其妙的境地。他现在怎么也不能把他不久前对患病的妻子和别人的孩子的宽恕、怜悯和爱,同现在的状况统一起来,就是说,他现在孤孤单单,受尽侮辱,受尽嘲笑,谁也不要他,人人瞧不起他,他觉得他不应该得到这样的报答。”

        我承认她的丈夫应该也没给过她太多关爱,而是着重于自己的事业,忽略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我也明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他们这样破罐子破摔下去,势必会纠缠到一方崩溃。而安娜之后又光明正大去听戏剧,受了别人太多闲言碎语,伏伦斯基恼恨她,至他们两人于这样尴尬的境地,但又怜惜她,毕竟看到她很痛苦自己的心也跟着乱。之后他们大吵了一架,随即又和好。安娜太在意爱情了,在意海誓山盟,甜言蜜语,在意关键时刻,自己爱的人是否会和自己患难与共不离不弃,伏伦斯基显然有些退却了,虽没有大难临头各自飞。男女之间最忌讳猜疑,若是没有信任,胡思乱想太多,也不解开误会,虚心道歉,只为争个上风,爱情也就渐渐随风而逝了:

        “他们相互的怨气没有任何外部原因,一切想消除隔阂的尝试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增加了怨气。这是一种内在的怨气,在她来说,其来由是他的爱情淡薄,在他来说,是他后悔自己为了她而陷入难堪的境地,她不想方设法改善处境,反而使他的处境越来越难。但他们都认为错在对方,并且一有借口就想方设法证明对方错了。”

        陶丽来找他们,伏伦斯基劝说陶丽让安娜和卡列文离婚,陶丽答应并和安娜聊了一下。安娜有些生气的拒绝谈这件事,觉得卡列文不会听自己的,而且就算同意,她的儿子就会在瞧不起她的心境下,在被她抛弃的父亲身边长大。她陷入了两难。而她的情网也有可能会束缚伏伦斯基,妨碍他自由的愿望,他迷上了选举,前提是要正式结婚。最后,安娜决定写信准备离婚,两人回了莫斯科。离婚的事情一直没有结论,其实卡列文认为有些因素阻止着他们离婚:

        “同意离婚,给她自由,他认为那就是断绝他的生活和他眷恋的两个孩子的最后联系,而对于她来说,就是断绝她走正路的最后动力,而使她毁灭。他知道,如果她离了婚,就会和伏伦斯基结合,这种结合是非法的和犯罪的,因为按照教会的规定,妻子在丈夫还活着的时候,是不能再婚的。”

        因为爱情和美貌似乎已经不能拴住他的心了,安娜想到了死,这是唯一的方法,唤醒他对她的爱。然而她后悔了,却来不及反悔了,最后变成卧轨自杀。

        我觉得这本书也反映了当时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情观,女人认为爱情就像空气一样重要,它给人勇气去面对所有的流言蜚语,也给人带来甜蜜的好心情,但是对于男人而言,虽然它不似调味品那样微不足道,但是并没有那么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他们心里,事业和爱情是并行的,可能会因为一时爱情放弃事业,但必然会因为这个决定懊悔一阵子,他们身上的担子也许更重,导致他们不会一直拘泥于爱情。感情的维系固然重要,却也没有到成为一切那样重要。

    最后quote一句描写安娜·卡列尼娜话:

        那只蜡烛,她曾经借着烛光阅读充满忧虑、欺诈、悲伤和罪恶的人生之书的,闪了一下比任何时候都明亮的光芒,为她照亮了原来在黑暗中的一切,就哔剥一声,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wq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