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每个人心中隐隐的痛,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完美,但熟悉就不容产生厌恶和恐惧,即使陌生的世界再过繁华,也不如故乡来的亲切。
每个人的口味都是天然的融入到基因之中,这种饮食的安全感来自于母亲怀孕时的饮食就塑造了子女的口味,寄居在消化系统中微生物早已和家乡的饮食磨合好了,即使吃到再好吃的事物即便是特别的味道,即便更加可口,却还是难以激发出你体内的微生物,也会引起微生物的不适,而在你身上的表现就是水土不服。
每当思念故乡时,总会想起李白的名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玉笛就是竹笛,只是一种异乡,古人认为竹子和玉都是代表着君子的品行,“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周代的贵族都会一定会佩玉。所以用玉笛就更加的贴切了,玉和竹子都是有君子的品行,这样就显得更加雅致和高贵。
而描写边疆的苍茫就要用羌笛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如果要表现江湖游子的沧桑感,笛子就会化身为铁笛——江湖满地南乡子,铁笛衰歌何处寻。北方人在江南,站在长江南岸,北望长安不见家的忧愁。
乡愁除了喝笛子有关,也和另外一个异乡杨柳有关。为什么要叫杨柳呢,相传在隋代的时候修建大运河,隋炀帝特别喜欢柳树就在两岸种了许多的柳树,让后将国姓赋予了柳树。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因为《诗经》中最美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依依虽然很美,依旧是没有乡愁的意思,是描写杨柳枝繁叶茂,直到汉朝的时候,在长安城东边有一座桥叫做灞桥,灞桥的一侧长满了杨柳,人们送别请求就会在灞桥分别,分手时送给亲友一束杨柳,“柳”和“留”谐音,折柳赠别就是希望对方能够留下来。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分”是另一种的柳树乡愁的意象,每单春天是柳絮纷飞,很多人带起了口罩,但千丝万絮和离别时的“千思万绪”是一样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是一种很容易存货的树,折柳赠别是希望远行的人可以向柳枝一样,无论到哪里都能落地生根,不必饱受羁旅之苦。
对于离家万里的人来说,对于故乡的思念只有笛子的悠长的笛声能够穿越万里的群山寄托自己的思念。但离家久了就会生出——别离岁岁如流水,谁辨他乡与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