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有一件事情没有处理好。
最近几天儿子的作业完成速度都比较慢。晚上我回到家吃好饭已经快7点半了,儿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房间到客厅来来回回出来了好几次。我觉得有必要和儿子谈谈。
“辛巴,你今天的作业是怎么安排的呢?都做了哪些呢?”
“我周末的作业做错了,作文又重新写了,还抄了四首古诗…………”
“看来做了挺多的,你自己觉得这些作业多久可以完成呢?”
“一两个小时吧。”
“你今天3点半放学,除去吃饭的时间,你已经做了3个多小时了。你有没有想过怎样能做得更快一些。到五六年级你的作业会更多,以这样的速度,你的作业不是要做到12点了?”虽然我没有用指责的语气,但是孩子听出了我对他的否定。
“我很认真地写了,我速度就是快不起来我有什么办法。”儿子语气有点不善。
“妈妈不是说你没有认真写,而是我们可以找一些方法,对工作任务做一些计划安排,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我安排的很好啊,我做了……”儿子开始对我说他做了哪些作业。
儿子似乎不太愿意接受我的意见,他觉得自己的安排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我却不愿意放弃,继续和他讲如何提高速度的话题,最后儿子情绪有点激动,我们不欢而散,儿子很委屈,我也很气闷,觉得怎么这么讲不通,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现在想想,如何安排作业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吗?他做作业速度慢,又有什么关系呢?最终因为速度慢导致的后果不是他应该承担的吗?以后作业真的多起来了,他难道不会调整吗?我在这着什么急呢?如果今天面对的是同事,对方不接受你的建议,不愿意改变,我们是不是也会咄咄逼人一直纠缠,想方设法让对方接受自己的建议呢?我想不一定吧,可是面对孩子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总是说要尊重孩子,可是真的很难,我们无形中就露出“本来面目”——你很多事情不懂,你要听我的才行,我对你说的都是经验之谈,是正确的。当孩子不听的时候,我们就会很难受,各种担忧焦虑马上跑出来了。
所以我觉得在育儿的过程中,尊重孩子是最难的,因为亲子之间存在的年龄,生理,生活经验,知识量等各方面的差异,让家长们很容易进入“我比你懂得多,你按照我告诉你的去做”的漩涡中,而剥夺孩子自己探索自我实践的过程。我们自认为这是为孩子好,为孩子节约很多时间,给孩子省了很多事。可是自我实践这恰恰是孩子在自我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只有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方法才是他们自己的。这就好比一道很复杂的数学题,你只告诉孩子答案,孩子没有学会推理的过程,这样的题目他依然不会。同样的我们都知道要想学会游泳,必须下水,孩子的成长也一样,他没有下过水他永远不会知道下水的感觉,也永远学不会在面临危险时应该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