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默先生说:“分离”是我们习惯的生存状态,但是我们的内心不断地产生对联系的渴望。我们渴望与他者结合为休戚与共的共同体,因为我们知道,在这种共同体里,我们的生活会更自在,彼此不再是陌生人,地球上不再有异乡人。
因为对联系的强烈渴望,我们愿意去加入一些共同体,和有着共同追求的、“尺码相同”的人一起成长。
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共同体。学习共同体、读书共同体、生长共同体、家校联系共同体等等。
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团体,师生、生生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张建伟博士)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种课堂中,教师是教育的专家,同时又是学习者,既是教室里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指导者,自身又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员。
怎样在教室里构建学习共同体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合作学习方式已被大多数老师所接受和运用,但有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分组的时候,往往是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表现,其他学生当观众和听众,相互帮助的针对性不明显,学习效率不高。
构建学习共同体,需合理分组,实行兵教兵,兵强兵,教师管理组长,组长管理组员。学困生“求助有门”,学优生“教学相长”,学生优质轻负才有可能实现。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课堂中最开始的合作学习2人一组效果最好。在交谈中你来我往。每个人表达的频率都很高,谈话的针对性也很强。2人小组能够解决的问题大组不再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提交大组外讨论。学生已经会了的不再展示和表演,在课堂上首先要解决主要问题,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这样会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由班级学习共同体,我又想到了勇气读书会。我们首先自读,对所都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再在大群里讨论带共性的、和大家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接着小组交流分享,最后再回到大组交流,给于每个人充分表达的机会,会后还可以把自己的收获和观点记录下来。这不正是我们构建的读书共同体吗?我们天南地北的人聚在一起,在这里敞开心扉,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发挥着群体的动力作用,形成了一股合力。这种线上读书交流活动,让我们在且读且思、且思且行中不断完善自我。我们需要这样的读书共同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