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还参加了一期南周书院举办的散文写作课,有刘亮程、蒋蓝、胡竹峰、苏沧桑、江子、沈念等老师授课。
听了他们的讲课,吸收到了许多有关创作的精髓。比如,所有老师都认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你提笔时,不见得能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在一遍遍的打磨中,文章也渐渐熠熠生辉。比如,要多运用修辞手法,变换句式结构,让文章读起来不显平淡,与众不同。还有,写千字文,开头就要引人入胜,中间要有逻辑层次性,让文章条理清晰,在结尾部分,要达到主题的概括与升华。等等,给人醍醐灌顶之感。
当然,把理论知识化为自己的所有,中间还隔着好大的一段距离,多读好书,多练笔,希望能有所提高。
今年,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了三七读书社举办的写作日更活动。因为交了押金,又有大家的互相提醒,似乎也更多了些创作的动力。尝试着完成了百天日更后,觉得不甚过瘾,如今,我又一个人继续玩下去。
运动和旅行
我不知道,就体能而言,有没有先天不足一说。反正,对我这个体育渣来说,高难度的运动总是与我无缘。
当然,到了这个年纪,并非要比拼运动的难度,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对这一点,我也很惭愧,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一段日子,坚持跑步似乎已成了习惯。虽然谈不上速度和距离,但一星期坚持四、五天,每次跑三公里基本上还是做到的。
秋季的时候,又改成了学游泳。那是一个健身俱乐部推出的特价课,总共15节,只要880元。这样的价格,自然只能上大课了。
原本设想,通过游泳,在解锁一项新技能的同时,又收获强身健体、减肥的效果,简直不要太美了。
问题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头两节课,除了憋气掌握得挺轻松,根本不敢在水上漂浮。不知道这算不算恐水症?反正,抓住泳池里的那排浮球时心里很踏实,而一旦放手,就莫名的恐惧。对于蛙泳最基本的动作,腿部的“收翻蹬夹”也老是做不到位,渐渐的便失去了信心。
上大课的教练因为手下学员多,你不主动去请教,他们也就基本上放任自由。在他们看来,你自己去体悟最重要。就这样上了十多节课,进步甚小。手脚的配合,换气等等,根本还不会。就这样过去了十多节课,天气渐冷,愈发性味索然,最后索性放弃了。
唉,这个游泳,真的是学了个寂寞。
冬天来临了,上下班的路程挺远,于是决定放弃电瓶车,改为骑自行车上班。这样也挺好,既充分利用了时间,也锻炼了身体。每天来回十公里,耗时将近一个小时,估计这个运动量也差不多了。
其实,不论何种运动,只要坚持,总是有成效的。给自己加个油!
如果说,阅读是纸上的旅行,那么,去亲近大自然,便是让双脚和双眼去贴近立体的文字。
今年的中秋节,去了一趟张家界。因为是自由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感觉这一趟,真的是放飞了心灵。
在天门山上的玻璃栈道,挑战了一把恐高的心理。那白云蒸腾的瞬间,让人疑心自己已站上了云端,欲与天公试比高。
张家界的野猴子,顽皮的、凶劣的、可爱的、害羞的,通过它们,仿佛看到了芸芸众生相,既萌又有着超高的智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那奇山异峰,更是此趟旅行的重头戏。有如铜墙铁壁坚不可摧者,有似巨型屏风徐徐展开者,也有状如宝剑直插云霄者,让人神魂颠倒,流连忘返。这里是电影《阿凡达》的取景地,更是人间胜境。
这趟旅行,还去了凤凰古城。走进了我心心念念的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也真切地体会到,是那湘西古城独特的魅力,赋予先生创作的灵感。
如果说,阅读和写作是静态的,那么,运动和旅行就是动态的。是这一静一动的组合,构成了不可或缺的生命底色,也让人生更加斑斓多姿。
2025,我会继续行走在路上,阅读、写作、运动、旅行,去发现和感受更多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