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面向对象基础 —— 基本概念
1.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 UML,是面向对象的标准建模语言,通过统一的语义与符号表示,使各种方法的建模过程和表示统一起来,现已成为面向对象建模的工业标准。
2.“好”系统的定义:应从使用者(外部)和开发者(内部)两个角度来回答。从使用者观点出发,需要系统具有易学易用、界面友好、正确使用时能快速给出正确结果、效率高的等优点,还要求系统安全可靠等;从系统开发者和管理者角度出发,要求系统易于修改和扩充、易于理解、易于测试和重用、易于与其他系统兼容和管理等。虽然不同的系统所强调的特性可能不同,但上述所要求的系统特性是基本特性。
3.面向对象 = 对象(Object)+分类(Classification)+继承(Inheritance)+通过消息的通信(Communication with Message)
4.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对象
在面向对象的系统中,对象是基本的运行时的实体,它既包括数据(属性),也包括作用于数据的操作(行为)。所以,一个对象把属性和行为封装为一个整体。
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它的目的是使对象的使用者和生产者分离,使对象的定义和实现分开。
从程序设计者来看,对象是一个程序模块;从用户来看,对象为他们提供了所希望的行为。
在对象内的操作通常称为方法。一个对象通常可由对象名、属性和方法3不分组成。
消息
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构造叫做消息。当一个消息发送给某个对象时,包含要求接收对象去执行某些活动的信息。接收到信息的对象经过解释,然后予以响应。这种通信机制称为消息传递。
发送消息的对象不需要知道接收消息的对象如何对请求予以响应。
类
一个类定义了一组大体上相似的对象。
一个类所包含的方法和数据描述一组对象的共同行为和属性。把一组对象的共同特征加以抽象并存储在一个类中是面向对象技术最重要的一点。
是否建立一个丰富的类库,是衡量一个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类是在对象之上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具体化,是类的实例(instance)。在分析和设计时,通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类上。
类可以分为三种:实体类、接口类(边界类)和控制类。
实体类的对象表示现实世界中真实的实体。
接口类(边界类)的对象为用户提供一种与系统合作交互的方式,分为人和系统两大类,其中人的接口可以是显示屏、窗口、Web窗体、对话框、菜单、列表框、其他显示控制、条形码、二维码或者用户与系统交互的其他方法。
系统接口涉及到把数据发送到其他系统,或者从其他系统接收数据。
控制类的对象用来控制活动流,充当协调者。
有些类之间存在一般和特殊关系。
通常,把一个类和这个类的所有对象称为“类及对象”或对象类。
继承
继承是父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
多态
在收到消息时,对象要予以响应。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缠上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一现象称为多态。在使用多态的时候,用户可以发送一个通用的消息,而实现的细节则由接收对象自行决定。这样,同一消息就可以调用不同的方法。
多态的实现受到继承的支持,利用类的继承的层次关系,把具有通用功能的消息存放在高层次,而不同的实现这一功能的行为放在较低层次,在这些低层次上生成的对象能够给通用消息以不同的响应。
多态有不同的形式,参数多态和包含多态称为通用的多态,过载多态和强制多态称为特定的多态。
参数多态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多态,被称为最纯的多态。
包含多态在许多语言中都存在,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子类型化,即一个类型是另一个类型的子类型。
过载(Overloading)多态是同一个名字在不同上下文中所代表的含义不同。
动态绑定
绑定是一个把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要执行的代码加以结合的过程。在一般的程序设计语言中,绑定是在编译时金星的,叫做静态绑定。动态绑定则是在运行时进行的,因此,一个给定的过程调用和代码的结合指导调用发生时才进行。
动态绑定是和类的继承以及多态相联系的。在继承关系中,子类是父类的一个特例,所以父类对象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对象也可以出现。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当一个对象发送消息请求服务时,要根据接收对象的具体情况将请求的操作与实现的方法进行连接,即动态绑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