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时,我不知哪根筋又抽抽了,有几天又思考起与人生相关的一些问题。
例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这辈子要做什么啊?
尽管我曾对此类问题思考过很多次,也读过不少人的观点,终究觉得没有一个合适的答案。
而最好笑的是,有时我想到一个答案,高兴一阵儿,过一段时间再去反问自己时,发现又有了其他的想法。
索性我去问了我老爸和老妈。
“爸,你说人这一辈子活着到底问了什么?”
我爸低头,作沉思状,曰“唉,这个不好说,比较难说,我也说不清楚。”
我又跑到厨房,“妈,你说人活这一辈子为了什么?”
我妈放下手中的炒菜勺子,扭头对我说“为了啥?就是吃吃喝喝,来这世上蹦跶几天算了。”
虽然觉得我妈的回答貌似不像我期待的答案,但那一刻却觉得我妈那平凡的语句,那口语化的表达,以及那不假思索的反应中有一种看透人生的智者风范。
前不久,我又拿着这个问题,和我的一位心理教练进行了探讨,教练给出的回答大意是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一样,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
而最近,我终于有了答案。
事情是这样的:
我订阅了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听课时,我发现在每个主题的预告中,武志红老师都会引用一段鲁米的诗来结尾。
而最奇妙的是,鲁米的诗还特别切合每个主题。
我干脆买了鲁米的诗来读。
在一本叫《偷走睡眠的人》的小册子中,有这么一段话:
鲁米的诗集反复在阐释的,是很多觉者一直在反复的:
灵修就是求证一道证明题。答案已经给出,方程等式已经给出。
觉醒的我=上帝=道=佛=真主。
这个表述太精彩了,我当时读完这段话,觉得内心中的一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了,光终于照进来了。
你可能会觉得,上帝、道、佛、真主怎么能和觉醒的我相等呢?这不是在胡扯吗?
其实这根本不是胡扯。
佛的本义其实就是觉悟者,而每一个觉悟的人都可以成佛。
佛家讲成佛的关键是破除执迷,看到万物“空”的本质。
而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佛家讲的空其实就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其实没有好坏善恶之分的,只是人赋予了事物不同的属性,不同的意义,而这属性与意义就是“色”。
所以说“色即是空”。
因为有“色”,所以就有了欲望,人生的痛苦就来源于我们对于事物过度的欲望。
再来看道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本质上我们都是从道中来的,我们最终要回到道中去。
道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把道理解为宇宙的根本规律,宇宙最初的推动力。
但说实话,任何对于道的文字表述都是有局限的,是不完整的。
这或许就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含义。
有些东西,一说出来,好像就失去了一点味道。
由此,我又联想到了禅宗,禅宗就是一种不靠文字来传达的佛法啊。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
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
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
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可见,人类的各种宗教,各个智者的智慧都是相通的。
这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峰顶是一种最高的智慧境界,而老子、释迦摩尼、耶稣基督、真主等智者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路径到达了峰顶。
并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到达峰顶的机会。
所以,人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就是一道证明题。
我们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走不同的道路,经历不同的事情,好好地为人类群体服务,找到自己的“天命”,最终完成这道证明题。
2
那么,怎样抵达峰顶呢?
结合我的阅读、思考以及过往的经历,有几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开启一个人的智慧:
1. 冥想;
静坐、内观、入定、正念等等本质都是相同的,只不过名称不同,角度不同。
现代脑科学已经证实长期冥想者的大脑皮层会变厚,冥想可以帮助你提高专注力、增强记忆力、消除焦虑、缓解压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冥想的时候更容易放下头脑、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同时与自己的内在对话。
2. 放下头脑,感受身体;
我们很容易将头脑的思维等同于自我,其实头脑是个CEO,身体是COO(信息系统),心是董事长,灵是股东大会。
一旦进入身心灵的领域,就已经不再属于可证伪的科学领域了。
所以我们这里不用理性的科学去分析灵魂是否存在,但我相信大家都能感知到一种内在声音的存在,我们姑且将其视为每个人的内在灵魂。
比较可惜的是,我们现在更多的时间是活在头脑的自我中——
我们吃饭的时候很多人在看手机,走路、下楼梯的时候还是在看手机。当注意力被手机吸引的时候,我们很难感受到身体。
记得我在去年上量子领导力的课程时,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身体,问我们是否能感受到脚趾,是否能感受到心跳,我啥都没感受到。
头脑是我们思考的工具,是我们的中央处理系统,但往往身体更忠于灵魂。
当能感受到身体的时候,我们就容易感受到当下的外在时空,以及内在的意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修行的人吃饭的时候不说话,因为不说话有助于停下思维,放下头脑,感受当下。
而历史上很多觉悟的人也说,觉悟后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
他们其实就是进入了一种全身心活在当下,感知当下的状态。
头脑中不担忧未来,没有杂念,就没有烦恼了。
3. 感受痛苦和悲伤;
鲁米说“如果没有巨大的悲伤,没有人能进入灵性”。
这或许是因为只有我们用肉身与这世界去碰撞,才可以感知到真实的存在,才可以认识复杂的自我吧。
我不知痛苦是否对于一个人有价值,是否有帮助,但我却发现痛苦是让人变得深刻的最快的方式。
我想,在人群中,无论是伟人、智者,还是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都应该经历过巨大的痛苦吧。
应该还有很多可以开启我们智慧的方法,这三个方法是我目前能总结出来的,也是最通用的方法。
这三个方法不仅可以开启智慧,还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愿我们成为智慧的、真实的自己。
最后,用两段鲁米的诗来结束本文:
你灵魂里有生命的力量,
探寻那生命吧。
你身体的矿山里有宝石,
探寻那矿山吧。
哦旅者,你若在找它,
不要往外看,要往自己里面看,
然后寻到。
你是上帝信息的化身。
你映出国王的脸。
宇宙中你无所不是,
任何你想要的,都在你的内在寻找——因你就是。
强烈推荐学有余力的同学看这个视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