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参加梁晓玲船长的航行,学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听起来蛮酷的,但是我主要是想认识自己,并更好地处理和孩子的关系。其中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
看埃伦的案例,其中一部分写到:婴儿饥饿时,他不会怀疑自己的饥饿感,也不会质疑自己是否应该设法获得食物。他完全没意识到这一点,他是一个信任自我的机体。然而,事实上,有时父母或他人对他说:“如果你有那种感受,我就不爱你了。”这样,他体验到的是他应有的感受,而不是他真正的感受。在这种程度上,他建立起一个体验着应有感受的自我,只是偶尔充满恐惧地瞥见自己机体真正的体验……
这段话让我倒吸一口气!孩子饿了如此,饱了也是如此啊!饿了我们不至于不给他吃,但是她说饱了我们却非要她吃白白碗,要不然就怎样怎样。这其实就是让他不要信任自己感受的体现!
我说希望我的孩子能保持自我,但是我却在扼杀她的自我。
我先生比我觉悟高,早就意识到孩子的饥饱是本能,我们不应该干预,我虽然嘴上认同却还是担心她会不会饿……
现在通过学习,从理论上认清本质,以后更加要注意,尽量尊重孩子,让她们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并承担责任。作为母亲,我能做的,是尽量折腾好看又好吃的吸引她们眼球,至于吃不吃,吃多少,就不勉强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