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亲的担忧

父亲的担忧

作者: 笑拂凡尘 | 来源:发表于2020-11-07 09:25 被阅读0次

      前几天回去,在家与父亲闲聊时,父亲又说起了有关“田”的话题。自从咱们村里组里的田地开始大肆的被私人老板租去搞副业后,父亲由原先的“减轻劳累”的欣喜,逐渐的变成了担忧。


      听说现在中国很多的农村都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那些曾经辛劳耕作的“田地”由村组统一的租出去了,那些农民的子女们也便四处奔散的讨起了別样的生活,还美其名曰――打工仔或打工妹。而年老的农民父母便在家拿着一年下来少得可怜的租金。我家也一样。

        我的父母只是一个农民,而如今却成了不是农民的农民。田地租出去了,他们变成了“租地公租地婆”,还是难以靠租地过上好一点生活的那种。城里人可以靠租房租地发家致富,但我们农村人却不行,在很多“人”的眼里似乎农民是低贱的,他们所租出的田地租金也应该是最低的。于是租出自己田地的农民,终就不能靠所租出去的田地租金而供此全家生活,他们还是要另磨出路。而这些租出田地却不能靠租金生活的农民人进城打工,周转于全国的四面八方,便成了一个城市甚至全国的独特风景线。于是他们在全国各地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农民工”,当然也有的城里人叫他们“乡窝子”“乡巴佬”。

        叫“农民工”又怎样?叫“乡窝子”“乡巴佬”又怎样?对于这些四处讨生活的农民来说,能挣上钱,能有钱供子女上学,能有钱孝敬父母,父母生病时有钱治疗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他们在远离家乡的他乡异地的地方忍受比种田还要劳累的工作,甚至可以放下自尊忍受下他乡异地之人所给予的白眼和辱骂。没办法,因为他们深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为人之道。那些身背一个家庭的生活,身带着一个家庭的责任的农村人在他乡异地,无论是在工地还是工厂工作都是带着忐忑不安小心谨慎,同时又全力以赴不辞辛劳的心境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乡异地打工的不易,他们深知他们与城里人比起来,很多人都是学历不高,文化不够,也因此他们愿意去做城里人不愿去做的脏活累活。很多农民工很淳朴很朴素,他们进城打工的要求并不高,你可以不为他(她)交所谓的“五金一险”中的任何一样,但对于他们的那一份用辛劳汗水换来的“血汗钱”你不能不给。因为那“血汗钱”里有着他们生在他乡异地不敢生病不敢怠慢的辛酸苦楚和远方家人生活依靠上的所盼。城里老板们眼里,农民工的那点工资可能只能算是一张张比普通纸张要好看一点诱人一点的纸币,但在背负家庭生活重压的农民工手中,那可是他(她)们的命。有些老板看不明白这一点,因此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些被老板拖欠着工资要不到工资的农民工,总爱要死要活的。为什么?只因他们为你工作,你不发工资给他们,就是想要他们的命,为此,他们要么不再在乎自已的命,要么想法与你拼命。这样的事,早几年一直都有上演,不知在我们的身边己出现过了多少回?很多人或媒体见此情景大多只是同情而已,但很少人能真正理解农民工的心酸和苦楚。这是那些没有过从农村步入城里打工的人所无法体会,无法理解的苦楚和无奈。

        无路可退,你若不拼命生活就要你的命。若不能让家人子女更好的生活,有时死都是轻的。谁能理解,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这样的心声?

        我就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里打工后虽学到了一些讨活技能(考取了特种作业证),并从事着这份相关联的工作,但依然不干懈怠。相信在城里如我般的农村打工仔打工妹很多,他们虽不像专门在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工那样名副其实,但也只是另一种身份的“农民工”。在辛劳工作的城里,我们买不起房,也不奢求吃好穿好住好,因为大家都深知远方的家乡有最亲的亲人,有需要供此读书的子女,有忘不了的责任,有一直牵挂着无法割舍的亲情。出门在外,我们如远飞在外的风筝,无论在外生活得看起来是好是坏,总难得真正的“自由”,终有一线连接你我,牵引的那线却在千里之外。或许有人会挣脱束缚,寻得一时自由,但这样的人通常都迷失在外,己失了归途。

        父亲说:“从出外再回来做短暂停留的那些农村人,农村娃身上,他明显看到感觉到了很多人都表现得很轻浮,没了以前农村人的那种踏实实在了。越来越没农村人的样子,丢失了农村人那独有的乡土气息”。听父亲这样认为,如此的说,我能说什么?我真的无话反驳,因为这己成了指定的事实。但我有时也会想:这样的事实是怎样造成的?如何造就的?

        我记得二十年前那会儿,我刚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那会儿,那时我在外打工,未成有过父亲所说的情况。那时的我们在外踏实的工作,逢到春节之类的佳节,所在打工的城市,他乡虽好,还是有那归心似箭的渴望。和在我们之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哥大姐们一说,他们也都是一样的感受。所以我不得不承认,二十多年前,甚至更早时侯,出外打工讨生活的农村人应该是勤劳而有朴实的,身上如父亲所说:是带着老家的乡土气息的。那又从什么时侯开始他们有了不一样呢,让如同我父亲般的农村长辈们开始“看不惯了”呢?我想是因为他们中有些人吃了在城里打工的苦和后来的一部分人在城里扎下了根,并开始愿意与城市里的人“同流合污”开始的吧!

        我很清楚的记得,在二十年前我刚出来,来城市打工的那会儿,城里很多的大街小巷都可见到做“招工招聘”服务的门面。这些门面有个人的有团体的,有交了钱,帮你找个与你要求差太多的活儿应付你的,也有直接骗你钱拖着你,从未想过要帮你找个什么活儿的。那时侯,从农村走出来外出打工的还不算多,或独自一人或二二三三的,成不了气侯,构不成威胁,更确定不了这“招工招聘”服务的门面老板后面的背景,所以那会儿,很多农村人出来碰上这事,自认倒霉,暗自流泪的人太多太多。我不知道那时城里街巷里大大小小的“招工招聘”招骗门面是否有着城里当地人的支持和怂恿,但这样的事,绝对是那时的城里给很多外来农村人上上的最深刻最难忘的一课。

        因为有了以上的事,再后来,再欲去城里打工的农村人便不再相信城里那大街小巷上的“招工招聘”中介,他们大多去联系在城里己“站下根”的亲朋或者老乡,即便有时候也会被那些亲朋老乡欺骗,但在他们看来,下一种被骗的概率还是要比上一种被骗的概率要低得太多。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从这一点上看,是不是这之后进城打工的农村人要比早些时候进城的农村人要“聪明”一些了呢?

        直至至今,我一直相信,最早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而进城打工讨生活的农村人,被城里人称之为“农民工”的人,大多数一定是带着一些懵懂的,但人却是很淳朴,内心也很是善良的,他们也是很勤劳不怕吃苦,因为我碰到过,我接触过。但后来这样的情况变了。进城打工的这些农民工后来者为什么会变?是从与拖欠农民工老板们的斗智斗勇中得到了成长,还是一些农村“田地”彻底租出去后,田地租出去的农村人完全的没了“后顾之忧”,一心想在城里扎下根的想法出现开始?这是我所不得而知的。但近几年来,我在城里打工,的确感受到很多农民工变飘了,其中有来城里时间长一点农民工,也有刚来城里不久的。

        这几年在城里打工,时常会看到二种普遍的现象:一种就是从农村走出来进入城里打工人已不再像以前的我们那样淳朴实诚,甚至有不少人还学上了敲诈欺骗,有不少人不但敲诈欺骗他人,然初来乍到的亲人和老乡都不放过。能不能,可不可以利用,成了现在的一些人可耻行为标准。这些人或许也曾被他人敲诈欺骗过,待到醒悟时,却己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然而这些人醒悟后却并没有反省自己,做出一些行为处事上的更正,而是把自己曾经被敲诈被欺骗的怨恨如魔爪般的伸向了无顾的他人,这其中有亲朋也有好友。我写到这,或许有人会反驳我,但我不会与你计较和争辩,因为这事我也经历过,那些曾经存在于各地的风风火火的非法“传销”,现在虽说是时过境迁,但依然是很多经历过的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另一种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民工”,他们的转变,完全是因为“思想”上的转变。这类“农民工”,主要来自于早期进城奋斗,后来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还有可能在城里结了婚生了娃,所谓的在城里“扎下了根”的“农民工”。这类“农民工”开始并不多,后来不知怎的,就成了后来者农民工的榜样,渐渐的便多了起来,再然后,这类“农民工”里的很多人开始飘了起来,认为自己了不起有本事,便认为自己已是城里人了,而渐渐看不起农村人,妄想割断与自己之前农村身份相关联的一切,而忘却了那来时的路。

        现在的生活发展变化得太快了,地域上对人员流动上的管制比起多年前已宽松了太多,有机会进入城里打工的农村人也越来越多,留在农村的人员也越来越少。这些人有的因政策的变化而促成的;有的因为田地被征用而造成的;有的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主动而来的……,但无论是那一种原因造就今天的结果,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却无法否认,那就是:造就了城里的繁华,更张显了农村的落寞!

        我们以前爱喊的:“学好本领,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口号,再也听不到了。你若一个人再“自命清高”的开个这样的口,我估计一定会引来“公愤”,大多数人不说你白痴,也一定说你傻子。我是一个农村人,我一点也不骗你,今天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拼了命的供子女上学读书,希望自已的子女他日能成龙成凤,但他们中几乎没有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学成归来建设好农村的。若有子女大学毕业回家搞农业,很多人都会认为他(她)是没“出息”。农村,成了一个招了嫌弃之地,然农村人自已都开始嫌弃,年轻的一代更甚。

        说到对于农村土地的感情,我想没有比我父母他们这一代人对土地的感情更深的了。我父母都是很地道的农民,二老都己七十多岁了。他们这一代人,生于兵荒马乱,经历过饥荒涝垾,知道田地的宝贵,粮食的来之不易。他们在自已辛劳的田地里哭过也笑过,挥洒过汗水也流淌过泪水。现在他们老了,现在因科学技术发展种田的劳动强度虽轻了好多,但他们却越来越种不了地了。

        我的父母和现在无数的农村父母一样,他们因年老而越来越种不了“田地”了,也因为“田地”的各种租地和开发而无田地可种了,而他们的子女和我一样的农村娃们也不再愿意种地了。我们七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对“田地”还是有比较深的感情的,虽不如我们的父母对“田地”的感情如此的执着,但比起这之后出生的农村娃们对“田地”的感情要深得多得多。我们在这一代人,看到过父母在田间的辛劳,并且也曾多多少少的参与过其中的劳作,但之后出生的农村娃,在“独生子女”的特别照顾下,就很少再参与甚至不再参与农村的劳作了。“独生子女”政策,不但让城里的孩子宝贝起来,其实农村也是一样的。城里宠孩子我不知道怎样做,农村人宠孩子我是知道的,通常就是让娃少干点活。

        若条件容许,说实在的,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愿意在家种些地的,必竟那“田地”是那么的熟悉,它不但养育过祖辈、父母、还有我们,也有点舍不得父母热爱的“田地”,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给丟弃。

        可是现在如我般的农村人,不丢弃那世代耕种的“田地”,不背景离乡的进城或者到异地打工似乎又不行了。因为那原本让人充满期盼放声歌唱的“希望的田野”越来越看不到希望了。

        其实吧,全国那么多从农村走入城里的“农民工”,那有时间和机会来想所谓的“希望”,他们更多的人只是想把生活过得有一点点模样。

        这些年,社会进步了,国家强大了,一切改变了不少。物价也上涨了不少,可是粮食的上涨总是慢上要几拍。种田的农民虽有着国家的恵民政策:不再交粮,还拿起了补贴,可种田的农药化肥却涨价了不少,到头来,一季粮种下来,收入却也并没有多少了。一个农民在家辛辛苦苦的种上二季庄稼,不及城里一个人的二三个月收入。

        农村我曾上过的小学己荒废了,听说以后会作别的用途。现在的小学离我家有十几里的路程,现在的小孩上小学,家长不开车送都不行。我还听说现在的小学不久也将撤去,小孩读书要去更远的地方,听说要办得靠城里靠近一点。我不知道,国家在农村办学是为了让农村的孩子上学方便一点,还是把学校办得靠近城里显得更体面一点?还是更有成就感一点呢?

          农村小孩,从幼儿园到中学,能读书的学校越来越少,读书的地方越来越远。读书的地方远了,父母得起早带黑的接送,要不就要让孩子住校。无论是起早带黑的接送孩子放学上学,还是让孩子住校,对生在农村父母来说,都是一件累人又费钱的事。

      起早带黑的接送上学的孩子,事必影响到父母们农活之外找一些杂活来做,这样就让家庭少了一份无形的收入;让上学的孩子住校,每月的住校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那些城里人是理解不了农村人的苦的。

        现在的社会是进步了,但农村里愿意驻守农村的农民却越来越少了。这几年很多东西都涨价了不少,唯有田里种出来的粮食却未涨价多少。农村人,也是要吃饭,要穿衣,要让子女上好的学校,要让年老的父母过上好些的生活……。农村人这些想法,向望追求,错了吗?没有吧?可是,这么多向望背后需要钱的支持,而这些钱从哪里来?现在想单凭从农村各家各户稀少的“田地”里耕种得来,这显然己是不可能了。而这几年农村也早已没有多少地方可提供农民获得“外块钱”的行业和机会了,于是农民们只有进城来碰碰运气。他们大多数人或许没有城里人有文化,但他们可以用比城里人更能吃苦的辛劳来挣;他们大多数人没有掌握到好的技术,但他们可以学习,甚至可以选择城里人不愿干的“卑微”工作来做。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可以放下“自尊”把头低到泥土里;他们为了家庭对父母和子女的那份责任,甚至连生命都可不顾。他们用的是全心是生命在与城里人抢机会争机会。

        这几年不少的农民朋友进城后,在与城里人的较量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他们中有不少人由最初的什么都不懂的“乡巴佬”,变成了懂得不少的“小老板”。他们中有不少人在城里买了房,开了店……。他们由最初的把孩子留在农村,演变成把孩子接到城里来读书工作。这些在城里算扎下根来的农民,他们由最初的受城里人看不起,现在却渐渐的也看不起城里人,甚至有的人还看不起现在正从农村赶往城里找工作寻机会的农村人。这些人中就有我父亲所说的“飘”了的那些农村人。

        有了一些钱,而后“飘”了的农民,我们农村人都叫他“暴发户”,曾经有过一阵子“暴发户”被叫得很流行。听说城里人有时也会叫那些进了城挣了钱的农民叫“暴发户”,还有的城里人爱叫他们“没文化的大老粗”。我总觉得农村人叫进城挣了钱的农民“暴发户”,并不都是坏心,他们只是提醒那些有了钱的农民別忘“本”,別忘了自己是从那里出去的?自己的最初根在哪里?

        而城里人叫进城挣了钱的农民“暴发户”,则很大程度上是带有瞧不起,讥讽的意味。

        我家就有个城里的亲戚,有一次我因事去他们家,他指着家前一条马路边上的二排做生意所开的门面对我说:“这马路二边的门面店铺都是农村人进城开上的,这些农村人进城抢了我们好多工作和挣钱的机会。”那言语之间,好像工作和挣钱的机会都应该在那放着,只能由城里人捡似的。

        农村人和城里人的矛盾,事实上自从农村人开始从辛勤耕作的田地上释放开来,可以进城打工开始就一直未消停过。农村人嫌过城里人小气,太抠,假正经……;城里人也嫌过进了城的农村人不文明,没文化,太粗鲁……。城里人总想避开进了城的农村人,可直至今时今日,终就未能避得开他们。因为城里人越来越发现,要想自已在城里生活的更好些,有很多事终就离不开进了城的农村人。

        现在的中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人和城里人己纠缠在了一起,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早先进城打拼的农村人,尽管有不少人己在城里买了房,孩子在城里有的还上了学成了家,但又能怎样?即便这些早先进城打拼,现在已在城里扎下根的农村人,他们终就难于城里人真正的融为一体。有不少人,他们终此后半生,或许也无法做到一个真正的“城里人”。不是他们不努力,只因他们身上一直带着从农村而来的,浓重的“乡土气息”。他们归属二栖类的人,可生活在农村也可生活于城里。若他们的后半生一直扎根于城里,把自已的子女从小就带进了城里生活,或许多年以后,他们的子女身上不再有农村的“乡土气息”,但他们终此半生,终难散去伴此半生的“乡土味”。这些人,后半生生活在城里,能吃能喝能动的时侯,或许很少会想起前半生自己在农村时的生活,但年老要离开这人世的时侯,我想他们一定还会想起的吧?我的二爷爷在大城市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年老要离世的那会儿,却一直在唠叨着要回农村,葬在农村。他离世后,终就因此子女的坚持,把他葬在了城里的公墓,而未做到落叶归根。

        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村人,终就带着农村人的乡土气息和情怀,在农村生活得越久,所携带的乡土气息和情怀,就越重越浓。

        我七十多岁的父母,在农村生活了快一辈子了,他们就不爱去城里生活。大哥在城里买了房,把他们带过去住,住上个几天就受不了了,很快就又回到农村老房子里住了。他们不是不知道城里的“好”,但终就难于这不熟悉的城里生活融为一体,处处显得格格不落。

        我那在田地里辛劳一辈子的父母以及和我父母同一辈的年老的农村父母们,无论他们的子女在城里活得多么的滋润和风光,而他们注定今生不能成为城里人;那些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才进了城里打拼生活的第一批农村人,今生也一定难做到一个真正的城里人。只因二者:一个是把根深深的扎在了农村,一个是大半辈子的农村生活成了他(们)一辈子都忘不掉的记忆,跨不过的埂。

        我想,或许第一批进了城并最终在城里安顿生活下来的农村人,他们的下一代子女,因不再接触农村及农村人的生活,也许能他(她)们能不再有农村人的记忆,会毫障碍的,真正融进到城里的生活中去。这些下一代,或许会有那么一天,偶尔的来农村游玩,看着满田的麦苗会说上一去:“这里种的韭菜真多啊!”也或许有那么一天,他(她),会反辩于一位农民伯伯道:“我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是从超市里买来的。”

    “满地都是韭菜”,“农民伯伯不辛劳”,脱离农村的农村人,他们生活在城里的下一代,会不会终就成了我们不再认识而又心痛的样子?父亲担忧的问我,而我终就无法回答。

        这个社会不知道怎样了?让我总感觉我们总想颠倒些什么。农村人拼了命的想进入城市,拼了命的想在城里,买房、买车、娶老婆,最后还有的进了城里生活的农村人,还学着城里人的样子,拼了命的看不起农村人。

        我想,我这一生是脱不了农村人的这层身份了,因为我总感觉我的身上始终留有乡土的气息,身体中一直流淌着农村人的血液。尽管我离开农村进城打工的时间己达二十年之久,但我每回农村,看着农满眼的庄稼地,我依然感觉无比亲切,分别久了,还有一丝思念。在城里,我看到农村里来的人感到总是无比的亲切,我总觉得他们中年少的,就像当年的我,年老者好似我那久居农村的父母一辈们。

        其实无论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我们谁也不用瞧不起谁。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是可以很好的共处的,我们是可以携手的,是可以共富裕的。我想:这世界有阴就应有阳;有男就应有女;有城里人就也应该有农村人的存在的吧?城里人与农村人不应是仇敌的关系,而更应该是平等帮扶的关系。城里人忙于工业供于生活,农村人忙于农业供于生存。若农村人的生活越来越差,甚至然生存都存在问题时,城里人也一定会然生活和生存都存在了问题。

        现在的社会是进步了,表面看起来,农村人的生活也改善了不少,而事实上是农村人为了生存和生活过得更加的艰难了。很多地方的农村,各家各户原先用来耕种的“田地”,不是逼不得宜的被廉价租出去,就是被“征”用掉。无论是出于私人的租借,还是出于公家的征用,农民都不是最大的受益者,但他们又不得不这么做。试想:按2020年很多农村租田行情来算,一亩田租出去一年只能收得800元至900元的租金,这得用多少亩才能赶上城里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4000元至5000元的工资啊?但农民为什么还要这么廉价的租出去呢?不就是单纯的种地己维持不了生机了吗?单纯的种粮己供应不了孩子上学的费用,己供应不了父母年老时的医疗了吗?还有就是单纯的种地,再也无法给自己未来带来更好的保障了。现在社会不断增长的物价,种田不断增加的成本以及无法保障的好一点的收益,让现在的农村人感到了无比的危机。中国农民是最能预感到危机的一群人,以前为了不饿肚子的危机,拼了命的开荒种田,省吃储粮;现在为了新的危机,不断的寻找机会,奔走四方找活挣钱。

        若家乡能给一方天地养活全家,谁愿奔忙劳碌于四方?我想这或许就是现代农村人远走他乡,四方拼搏的心声吧!

        我父母那一辈人,尽管不怕辛劳,仍眷恋着农村那方田地,但因年老而难以再耕种;我们这一辈,尽管还愿意耕种农村的那方田地,但因单纯的耕种已无法给予生活上的保障而不得宜放弃;未来很多原本农村的孩子,我想会因为更好的追求而不愿再耕种农村的那方田地,也会因不再懂得如何种田,从而甚至瞧不起曾经种过田的祖辈父辈。我不希望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他们的后代子女会这样,我很害怕我现在的担忧成为未来的现实,但我知道它可能终会变为现实,我改变不了,我也可能会逃避不了这样的现实。我想,这也是我父亲在这点对未来的担忧吧!

        现在社会,我们的父母甚至很多教育者们,很多时候不再教育子女孩子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的好好的对待这个世界这个自然。我们很多时候都把如何的“发财”放在嘴边,甚至把这二字很形象的融入到我们身体血液灵魂深处去,使得我们很多人为了“发财”而变得不择手段,变得目空一切。这样的人,不但农村有,从农村步入城里的农村人有,甚至城里人也有。

        我不知道我曾经熟悉的农村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我亲眼看到从农村走进城里的人越来越多,真正驻守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走出农村,无论在城里混得好与不好,想再回农村的人越来越少。我仿佛能看到多年后,我曾经熟悉的农村另一番“惨淡”的样子,我想,我父亲也想到了吧,所以他才担忧。

      现有的农村人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走出农村不想再回来;现有的农村娃,他们的父母也大多不想他们再扎根农村,他们中有的凭父母的关系而离开农村进入城里生活,有的凭自己的能力而走进城里,没关系没能力的也寻找着机会进城打工摩活。农村,我曾那样清晰熟悉的地方,如今却变得“后继无人”了,我每回一次,就越发感觉她越发的孤寂苍凉,走上个十几里路,看到的都是老人和极少留守的幼小孩童。

        近几年来,我时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太注重于“城市”而忽略了“农村”,就像我们太注重“发展”而忘却了与“自然”的和谐,而忽略了与“万物”共存。我们太把我们当作“万物之灵”,结果可能换来由“愚蠢”所带来的不幸和消亡。

        我不敢说这世界以及人类的未来会怎样,但我身感我曾熟悉的农村正一点点的被现在某些人以各种理由和各种方式在消亡,并且我知道它终将消失不见。

        如果有一天原先的大片农村里的农地“消失”不见,我们将作何感想?反正我是不敢去想象这样的可怕后果。我想到那时,我们一定会欲哭无泪,悔之已晚矣。

        这十多年间,我感觉我们中国很多人都己有了一个错觉:因为在市场上,包括超市里见到的“吃食”丰富多了,花样也多了,很多人便认为我们的粮食便“过剩”了,浪费得也便多了。这里面有在吃上不珍惜粮食而浪费的,还有各大饭店经营上存在问题而浪费了的,以及其他加工之类中浪费了的,都是有着不小的数量上的粮食浪费。

        这几年国人,也因为在粮食上有些肆无忌惮的“浪费”,使得我们很多人更加的相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样的农业大国似乎粮食多得数不清,再加上这几年,有袁隆平老先生在粮食种植扩产扩量上所做出的贡献,使得他们毫不在意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粮食背后种粮者的辛劳。

        可是,我国真的是“农业大国”吗?真的到了可以抛弃老一辈人所提倡的“浪费粮食可耻”的这一步了吗?根据本人所查询的相关资料认为:我们还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农业大国”。

        我们国家虽一直被国人称之为“地大物薄”,可大家不要忘了,我们有着近14亿的人口,按这样的人口算下来,据统计人均可利用种植的田地也只约有一亩左右,再加上一些畜禽类所需的用地,我国人均用地就显得更少了,在人均可用种植地上也就不显得“地大”了。

        同时,我们当知道,我国一直以来都是粮食进口国而非出口国。至所以我国每年要进口他国大量的粮食,我想就是为了保障我国在粮食上的充足,不容许粮食这一块在突发性自然灾害时,在供给上出一点点例外。

        粮食的充裕和安全,对一个国家的民众至关重要,它是人民生存的保障,是国家巩固之基石。

        这几年,我们时常会听到“不能破了我国粮田基本用地的红线”,说实在的,我不知道我们的这个“红线”在多宽?有多长?但我却实实在在的看到农村原本的种粮用地在被征用和开发,粮食用地在一点点的被挤压,被变小,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別说农民没文化见识少,看着身边的耕地一点点的在减少,被开发成工厂,被建成了高楼大厦,像我父母种地种了一辈子的这一代心中并没有多少心喜,他们心中涌起的反而是更多的担心。

        老一辈的人,尤其是老一辈的农民都有着很强的“居安思危”的意识,他们或许不懂政治,不懂文化,但影响到他们生存生活的环境,只要有一点点“风吹草动”,他们都能感受颇深。例如,被不少有“文化”有“见识”的人,看来很难理解,或者说无法理解的,在一些“特发事件”面前,人们“轰抢”超市,抢购粮油以及纯净水之类的行为。这类行为,在一些专家们看来无法理解,甚至不少专家认为那是人们的愚蠢行为。可那真是“愚蠢”的行为和做法吗?我不这样认为,我想很多真正的农民朋友也不这样认为。因为他们最能体会和理解这种行为。

        我小时候的农村,粮食收获之后,对于“颗粒归仓”的粮食通常会有三种处理归宿:第一种,就是交公粮,也就是交一部分粮食给国家;第二种,就是留余粮,也就是留下一部分粮食供整个家庭自给自足。通常留的粮食可供家人一季或二季食用,也就是半年至一年的余粮,以便不时之需;第三种,卖一部分粮食换些钱供全家人生活上的开销。

        “家有余粮,心中不慌”,我小的时候,农村人家,家家户户都在收获粮食之后留有余粮的,但你再看现在的每家每户,还有多少人家还保持着留余粮的习惯?就是农村,除了我父母这一辈,还爱储一些余粮外,年轻一些人家都不怎储粮了,城里人更是如此。城里人几乎吃多少就去超市买多少粮食,为了家里看上去宽敞整洁的,通常买粮都是则少不多,自我感觉够吃上几天就行。和我们的老一辈人比起来,毫无防范意识的现代年轻人,就粮食这一块,“家无余粮”,在遭遇到突发事件,再加上弥漫在四周的恐慌情绪,他们的心中怎能不慌?

        现在社会,整个社会在重视农村这一块的程度和气氛都不够浓了。人们现在更多的是把眼光盯向了城里,能在城里住上高楼大厦,娶上美颜娇妻,过上车水马龙的都市生活似乎成了很多人的追求,尤其是现在年轻人的追求,这追求也影响到了农村这一代的年轻人。现在的农村年轻人,若城里没买套房子,甚至配不上个四轮小汽车,都成了“活该你娶不到老婆”的代名词;现在很多农村姑娘梦想的也都是“飞出农村”飞进城里变凤凰,城里的姑娘,我想很多人都有着更高的“理想”吧!

        农村,我曾所熟悉的生我养我的所在,今天已被这个开发,那个承包,弄得面目全非;农村,我曾所熟悉的热爱着的故土,它现很少再被真正的农村农民所有,拥有它的越来越多的是有钱的老板,他们不一定种粮,但一定要在上面赚钱。

        种了一辈子的父母已老,再也种不了地了,我们接不了他们的棒,无法安心的固守农村承受清贫,而我们的后代想种地的会种地的也己不复存在。父母种不了地,未来“后继无人”,是否就预示着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那个真正属于农村农民的时代的结束?我无言回答。

        身边能种的田地越来越少,能种地的农村人也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村人,越来越不名不副实,他们中很多人无法在农村生存,又无法久住于城里,他们更像是周游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一群边缘上的人,就如同我。

        生为一个地地道道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村人,现在的我想起自己的未来时,都不敢奢求有多少保障,何况我的父母。难怪我的父亲会这般的担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的担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df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