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xlmg@2009.01.
绵阳是我的第二故乡。
离开绵阳快半年了,一直想些文字,献给她。
回忆中觉着有趣的地方,确有几处。
03年随部门秋游,一起到千佛山;那时还没怎开发,也没有100元门票的说法。拟周日中午返程,偏上午没安排,我便随蒋师、龙兄,三人去攀千佛后山。
那后山是没有路的,大约是秋季雨多的缘故,山上土质很是疏松。我也学蒋师,折了根粗树枝,像攀岩样,在半山腰百转千回;很多地方极窄,只能容单脚,我们一手拉藤,一手将树枝插进土中,飞快切换,在那羊肠道上疾行。虽然几次那草藤松动,惊出一身冷汗,好在人年轻机巧,反应很快,几次三番都避开了危险。好几次攀的急,有些石头从土间下滑,只见顺着坡坡,秒秒钟就滚了下去,沿途是没有阻隔的,那些树起不到什么作用。令我们想到,若是人不慎滑倒,会是怎样的凶险。
我们爬到山的大约四分之三高度,遇见一个土著高手,只见他从一片树林中,肩负着一根削去枝叶的大树,飞一般地奔过来;那树林,都是一例地长在斜土坡上,走起很是险峻。那高手给我们讲,上面已没什么风景,只居住着他们一些老住民,如此若干讯息。我们打望少许,决定就此掉头,下行。
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确有道理;下山的狼狈,让我终身难忘。最大的弊端,是我穿着双平底的休闲鞋,很容易打滑。那些本已松动的山土,在你下山途中,随时要滑动;不时有小石头飞也似地滚下去;好些次打个踉跄,亏得抓住藤,才幸免于滚下。
末了,渐行渐陡,渐行渐险。有些窄路边还没有藤可借力,以我的没经验,只得豁出来,将手直接深插入石土中,蜗牛式前移,碎步过险径。有些下坡,裤子紧贴泥土,徐徐磨蹭,双手交替在壤土中借力,提着魂往下行。那平底鞋还不断打滑,让人惊魂不定,惟恐就此断送在这山中。
后来蒋师看我实在艰难,将运动鞋换给我,才得以鼓足勇气,顺利下得山来。
最后估算下时间,上山六七十分钟,下山两小时有余。
回到绵阳,才发现鞋子里、裤管里,全是些略带湿气的泥土。
从死亡边缘走过的感觉,让人终身难忘。我也因此对蒋师、龙兄,别具深厚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