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菜根谭》别论(四)

《菜根谭》别论(四)

作者: 上官玦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22:07 被阅读0次

闲时吃紧 忙里悠闲

原文释: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此后一句,疑后人添加)

快意回首 拂心莫停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心地放宽 身死恩垂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说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释文应非洪公所为,颇多不符归真路径,不作深究,只作参审之用。

人无法孤立于自然界,某个事件的发起和沉寂也无法孤立达成。皆因缘法内,在于缘合,无是无不是。

也就是说我们及我们周遭所存在的事物是由各种条件共同作用而成,离开其他的某个条件都不能显现于我们眼前。佛法讲色心不二,色指物质上的可见物,包括不能触摸的幻相。心指意识的总集。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类或有生命的物体用精神创造了物质,而物质也反过来影响精神,两者互融的。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海稻之父如何发现海稻的经过,我作个大胆的猜想,靠海的人民望海生识,如果海上能种稻子多好,如此一念转众念,物质也相应形成了。这只是说说而已,不必当真。

阳春白雪的东西不宜多说,我们要做的是从平凡之处寻觅道源,从清净心中体现出平凡。以求达世出世入的圆润之行,也不失为一种方便。在二元对立的世界,这个对立,其实并不存在,万物之间,在质和气息上彼此互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熏染论便是其中之一出处。

闲里吃紧,忙里悠闲。体现是在精神层面上的安心之法。永嘉大师证道歌里云: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但饶毒药也闲闲……。换一种表叙是,人处在安逸的环境中,心不能随事物的影响而放旷形骸,心应往内敛,不然,则随波逐浪了。同理,身处多变的逆境中,不能因外在恶劣环境而生悲伤,心更应保持愉悦的心境,这才不失中正之道。以避免坠入恶境中,无力自拔。能守自心,养浩然之气,万花众中可不染污,虎狼群里可立身。大丈夫之能事!

快意无非随自喜,自喜不过欲,纵情之行不可避免,然深陷其间则有害无益,不妨回缘本心。然后,有染须洗涤扫垢。神秀谒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此正是戒行啊。拂心莫停也恰如日有三省,察过能改矣。

心地宽,包容也,可不是什么田地之见。能包容,也就是大爱,博爱,皆是善行。心胸广阔,能容难容之事,所积皆是善因,纵使百年身死,后人亦会铭记而颂扬。从道义,脱离恶趣,更是深沐佛恩,身死而恩重啊。

打油一首:

但较一烦事,

诸恼上心头。

回首是天真,

拂心不可歇。

相关文章

  • 《菜根谭》别论(四)

    闲时吃紧 忙里悠闲 原文释: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

  • 《菜根谭》别论(五)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退即是进,与就是得 宇宙万物,循自然之道。有生住异灭之一过程,因缘所生,有因有果。 天道于理上...

  • 《菜根谭》别论(一)

    熏染和习惯 王阳明认为人出生无恶无善 ,人之初就是一张白纸,是纯朴的。这个从道家的角度解释就是清静虚无,从佛家解释...

  • 《菜根谭》别论(二)

    污泥不染 知巧不用 原释: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 文义不...

  • 《菜根谭》别论(六)

    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原释义: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 素心(赤子之心,纯洁之心) 义侠,凭借...

  • 《菜根谭》别论(三)

    一一德在敛心,藏和纳瑞一一 所谓有道,即是有心。所谓有心,即是有德。德与心不二,道与德不二。道是明心,在相是光明,...

  • 前程别论

    繁华下的寂寥,揉皱了华裳,覆上了肩头。太多太多的难以忘记,是对昨日的牵挂,还是命定的羁绊。真可惜,那些我们曾以为永...

  • 性别论

    待续

  • 经脉别论

    本篇要点: 一:说明环境、情志的变化和体力的劳逸都影响着脉搏.临床诊断,必须结合观察病人身体的强弱、骨肉皮肤的形态...

  • 【相对别论】

    1、客觀是主体的專利 2、正確隨時會變錯 3、好心常做壞事 4、夜晚無眠 5、答案可能是另一個問題 6、害人自己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菜根谭》别论(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es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