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家继续给儿子读绘本《最想做的事》。讲到,小主人公向妈妈倾述:“妈妈,我一定要学会阅读!”
儿子问:“妈妈,这个小朋友是中国人吗?“”
我迟疑了三秒,“应该是美国人,你看他的皮肤黑黑的,头发卷卷的,是个黑人,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那他应该是美国人。”我从作者的国度寻找可能的答案。
脑子里闪过:为什么你会这么问呢?
我问你:“为什么你会认为他是中国人呢?”
你指着文字,再让我重复了一次刚刚的内容,当我读到主人公说,“妈妈,我一定要学会阅读!”时,你说:
“他跟我们说一样的话!”
哦,哦,哦原来你是从语言来判断的!哈哈啊哈,我发现你已经有了你的逻辑!然后我给你解释,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他肯定是用英语写的,(之前你表现好时有奖励儿子学英文),只不过这本书传到我们中国时,就要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我们才能看懂。
为了让儿子而感受两种语言,我让孩子他爸翻译了这句话用英文怎么说。
儿子是懂非懂的点点头……
今天在简书上看到一则家庭教育文章,聪明孩子养成记:多给孩子讲讲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吧!
以下为摘录:
01 记忆的两种形式,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婴儿只有内隐记忆,没有外显记忆。
婴儿的神经回路虽然处于发育状态,但是它们已经开始形成内隐记忆,这种记忆从出生时甚至是出生前就存在。
因为这个阶段形成外显记忆的海马区域还未发育完成,所以,无法对内隐记忆的各个要素进行编码整合,同时因为不会表达,没有语言能力也无法对生活经历进行总结,所以这个阶段通常被称为“婴儿记忆缺失期”。
不过记忆缺失并不等于感受缺失,这个时期的感受是婴儿认知世界的基础,甚至这些感受会内化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进入到孩子的潜意识中,影响到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及行为模式。
所以,父母在这个时期的教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既然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此重要,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02 允许孩子表达真实的自我;
“教会孩子表达并且允许孩子表达自我”,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从实际案例中来看,诸多心理问题莫不是与孩子无法自由的表达自我相关。
通常一个孩子能自由的表达自我需要两个必备的条件:
1.语言表达能力发育成熟;
2.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得到家长以周围人的理解。
做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并且鼓励孩子勇敢的表达自我。
要想正确的帮助孩子找到真实的自我,首先,我们要认识年幼的孩子是如何处理生活经历的。
只有当孩子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时,他的不快乐就会大大减少。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还无法理解自己的经历的时候,假如父母能帮助孩子去分析它,让孩子在很早的时候就给理解世界,通过理解去调节内在的情绪状态,那么,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就能客观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想要帮助孩子正确的表达自我,就多给孩子讲讲曾经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真实的故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