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年之痒

七年之痒

作者: 润物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1-11-10 09:51 被阅读0次

    说到“结婚七年”,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痒了吗?

    “七年之痒”作为婚姻的一个槛儿,让很多人败下阵来。也因此,很多人用“七年之痒”来形容婚姻的难以维系。

    不过,如果你听过上一节的共读就会知道,《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中曾提出过三条离婚规律,其中的第一条便是:并不存在什么“七年之痒”,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三年或四年之痒”。

    这条规律也许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没准你会说,这个规律的数据统计里没有中国,是外来品,跟咱中国的国情不一定匹配。并不尽然哦,去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清华大学专题讲座上的论述,也佐证了这一观点。他提出“过去我们讲婚姻的‘七年之痒’,现在是几年呢?——三年!”

    听到这里,你肯定更加疑惑了。别着急,一起来听今天的共读——《七年之痒缩水了,取而代之的是“三年或四年之痒”》。

    《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一书认为,我们倾向于在婚后的第三年或第四年出现情感危机,并选择结束婚姻。虽然离婚的原因千千万,但这一规律模式背后的原因,则要追溯到千百万年前,从人类祖先的求爱进化史说起。

    在孕育人类的摇篮中,我们的祖先通过行走、采集、拾荒和继续进化而生存了下来,草原上散落着各类坚果、浆果、水果和肉食,是他们赖以为生的食物。

    正是大好时光,又到了繁衍生命的时刻,男性必须吸引到女性,为我们这些后代子孙的出现而努力。但生存的压力让他一直奔波在寻找食物的路上,即使是繁衍后代这样顶大的事,也只能选择在休息时进行。

    所以,即便一名男性祖先长得魅力非凡,能够吸引一群女性追随着他,他又怎么养得起她们,怎么保护得了她们呢?要知道,在那种生存环境下,就算狮子没有跟在它一群“妻子”身后,也会有单身汉悄悄躲在周围,随时准备抢人,更别说它也没有能力承担这么多人的生计。因此啊,受限于当时的生存环境,一般情况下,多妻制是行不通的。

    但是,一名男性可以跟着唯一的女性完成配偶匹配啊。他可以在她发情期守着她,以免她遭到其他男性觊觎,同时与她交配,并帮助她养育后代。女性祖先也需要对偶匹配,毕竟繁衍后代是件吃力费神的事。她们需要有人帮她们一把,为她们提供食物和保护,哪怕只能帮到孩子断奶。这样一来,“一夫一妻制”就逐渐形成,祖先们的大脑也逐渐进化出控制强烈情欲和对伴侣依恋感的神经元通路。

    不过,对于生存繁衍为先、且情感发育还没那么完备的祖先们而言,这些早期的对偶匹配就是搭伙生孩子,又何必要维持终生呢?于是,就像大自然里的许多动物一样,做母亲的一旦不再需要每时每刻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日日夜夜进行哺育,她对保护者(供养者)的迫切依赖就会减轻。而男性一看,呦,孩子可以满地跑,和玩伴一起玩了,族群里的老人们也能搭把手照顾了。娃长得不错,这一波的繁衍计划很顺利嘛!是时候离开了,得再找个看着好生养的伴侣,为人类繁衍而努力奋斗了。于是他转身离去,开始寻找下一段配偶关系。

    而斗转星移,几千年过去了,当初男女双方选择待在一起,花个三四年,至少把孩子带大再说的那批早期类人猿祖先,促成了一夫一妻制的起源,也种下了背叛的种子。而三到四年的人类繁殖周期,也演变成一种内生行为和情感驱动,渗进人类的骨子里。

    找到伴侣,花个三四年共同抚养孩子。孩子大了各自分离,再找个新伴侣开启下一轮三四年。人类学家将这种连续婚配的行为,称之为“连续一夫一妻制”,他们认为,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连续婚配在几百万年前是有好处的。

    第一大好处就是基因的多样化。这样做能生育出不同的后代,他们各有各的天赋和能力,让我们的物种更加多元。在危险无处不在的远古时代,这样的人才更有机会挺过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获得活下来的机会。

    第二大好处是保证了伴侣的优质性。再婚的原始男性能够挑一个年轻的老婆,更容易生出健康的孩子;而女性也有机会重新找一个更能保护并支持她的伴侣。这些对于繁衍都是更有利的。

    第三大好处是起到联姻作用。每门新的婚事,都会起到拓展与附近部落社会关系的作用,帮助祖先们获得群体的帮助。

    所以说,“连续一夫一妻制”恐怕是我们史前历史长河中最利于繁衍生息的一种策略了。今天,这些规律依然颠扑不破。想想永远“专一”地喜欢“18岁少女”的男性,想想“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女性,想想那些希冀靠婚姻获得经济、政治或影响力资本的男女,我们就会发现,一切从未改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年之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hd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