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作家张爱玲的人生是一个美丽苍凉的手势,她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折射出作家本人人生的苍凉和荒芜。
以前读《色戒》这部作品,认为王佳芝愚蠢,恋爱脑,后来再读发现并不是,这个看似恋爱脑的女主角的人生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芜。
王佳芝是大学生,在学校演了不少话剧,她的同学邝裕民、梁润生等人想要刺杀汉奸易默成,他们选择牺牲王佳芝,让她去勾引易先生,为了掩人耳目,又让有过嫖妓经验的梁润生和王佳芝发生了关系。
但在王佳芝成功打入敌人内部,与易先生发生关系后,她的那帮同学却用可憎的眼光来打量她,带着点嘲笑的意味,仿佛她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就连商量事情也都背着她,原著中,王佳芝有一句内心独白“我傻,反正就是我傻”,从这时开始,她的内心就是充满悲凉的。
王佳芝爱易先生吗?其实是不爱的,她根本没有爱过人,也根本就不明白怎么就算爱上了,而且她心知肚明,易先生身边不只她一个人,她甚至都算不上特别的那一个。
“他实在诱惑太多,顾不过来,一个眼不见,就会丢在脑后。”在易先生的心目中,王佳芝也只不过是众多莺莺燕燕之中的普通一员,他对她从来没有特殊的感情。
原著中说,“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这是王佳芝内心的真实写照,她与易先生在一起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一切都有了个目的,她明白自己是在做什么。
“爱情是荒谬的,友情是虚伪的,亲情是荒芜的,国家是四分五裂的,革命是似是而非的,只有眼前的快乐是真实的,而这唯一的真实恰恰又是不可说的。”王佳芝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片废墟里,生命充满了荒芜,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理想,还是信仰,人活着要依赖的几乎所有重大系统都在不断崩塌,或者说从来不曾拥有过,那么王佳芝后来的变节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在临近结尾,易先生给王佳芝买钻戒的时候,原著是这样描写的“陪欢场女子买东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随侍,此刻的微笑也丝毫不带讽刺性,不过有点悲哀。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易先生所表现出的悲哀,也只不过是因为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动作,有过太多女人,内心涌现出的一种无奈,而这种似是而非的悲哀神情却被王佳芝误解为“温柔怜惜的神气”,它就像一盏灯,点亮了此前所有的黑暗。
“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她误以为易先生脸上的悲哀神情是出于对她的爱和怜惜,由于所有赖以生存的系统都在不断崩塌甚至消失,由于一直生活在一片废墟之上,导致王佳芝即使看到这么一点微弱的火苗也甘之如饴。
王佳芝的生命是一片废墟,充满荒芜,而易先生的出现重构了她的生命,她不想让这个重构她生命的人死在她的手中,她彻彻底底会错了意,死在了易先生布下的天罗地网中。
这是一个充满荒凉的故事,就像一片荒漠一样,寸草不生,没有一丝生机。
就像《金锁记》和《怨女》中的曹七巧及柴银娣,两个人的命运如出一辙,她们就像生活在寸草不生的荒漠里,满眼都是荒芜,满心都是悲凉,唯一能抓住的也只有实实在在的金钱,所以她们看似扭曲、变态、自私,冷漠,实则却是拼尽全力给自己找一个可以支撑下去的救命稻草。
一百年前的月亮是陈旧而模糊的,然而走过一百年的辛苦路,明亮的月色依旧带着凄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