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思毅的第 234 篇原创,
持续日更,做最懂流量的创业者。
这是刘思毅的周末杂记,大概是第 11 篇。
每天都发 10 条票圈的刘思毅,每个工作日都沉溺于发票圈,
为了吸引大家来加我微信好友,也为了沉淀出一些值得纪念和回味的票圈,
我每周一篇推送是我的票圈杂记,摘录本周值得收录的 10 条票圈。
1,
1 年前,我的 CTO 问我要在群响和一个大公司选哪一个。
我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回复,然后决定放走 CTO,结果 CTO 选择了群响,现在翻到这条微博还是感激不尽。
我想人与人之间是有羁绊的,我每次听到别人说做公司要无情,或者自己要狠下心的时候,
我又回想起这些情谊,确实真实存在过,即时有朝一日要分开,也存在过。
2,
没有操盘手会是企业的救命稻草,
我们常常会在创业卡住的时候说,要是此时有一个人来帮我们就好了,要是此时有一个资源能有就好了。
这些都是捷径的幻想幻想幻想幻想,
没有那么多好的人等着来帮你,也没有那么多资源躺着等着你去拿,都是需要非常非常痛苦和用力地探索的。
而且可能就是会被卡住,然后就失败就死了。
3,
今天和一个会员聊,说得比较务实,直接说,打工人的好机会就是要靠跳槽实现的,字节跳动、拼多多,社区团购都是这样的浪。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道貌岸然的评判有人与你无关,年轻的打工人最好的躬身入局就是跳槽进去。
一句话,职业打工人涨薪全靠跳槽,见识增长主要靠公司成长速度 😎😍🙁🤣😄😃
4,
突然明白为什么销售会有快感,拿到结果会有快感了,
因为做项目是目标导向的,只要目标达到,有抓手,团队有执行力,整体拿到结果之后,就会很快乐。
为什么创业在大多数时候是不那么直接正反馈的,因为公司面临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都是相当多维度的,
所以我们做公司并不是纯粹目标导向的,我们并不知道公司的终极未来确定性地要向何方,因为本身就是不确定的。
我们只能为自己和团队设定短期目标和长期愿景,
但长期愿景在长期来看是在变化和调整的,而短期目标是需要去一个一个作为不确定的通往未来过程中的指明灯和里程碑的角色,去达到的。
一个是短期目标导向,一个是长期过程导向。所以可不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轻舟已过万重山吗。
因此公司的整体来讲,卡住再前进一点点,然后再卡住,再前进一点点,或者就直接死去,好像就是正常的现状。
5,
讨论一下员工关系的问题,这是很多群响会员和我八卦过的一个问题,都是我的观点。
第一,部门微信群,老板要不要进去。
答:不要。
进去容易让这个部门微信群变得毫无意义,
老板可以有一个业务负责人全体群和员工全体群,但是当一个部门主管在发号施令的时候,老板在里面唧唧歪歪是让人很不愉快的,也会影响发挥,没有容错的空间和从容的心态。
第二,允不允许员工有内部群。
我的态度是中立的,出问题之前至少就是 Dont Ask Dont tell 就可以了,
我们应该制止的是,一个持续散播负能量传染员工、破坏公司氛围的罪魁祸首,而不是应该制止员工偶尔对老板和业务负责人的牢骚、吐槽和八卦,这一点应该是个公司都会有。
拉帮结派是行为,而不是一个微信群。
第三,允不允许员工之间谈恋爱。
绝对不允许。
我们任人不唯亲,不招聘任何同事的亲戚进入公司,
都不招聘亲戚了,更不允许公司同事互相养鱼谈恋爱了,影响效率,边领工资边谈恋爱,谈恋爱就必须走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一起走,因为都违反公司规定。
大家怎么看。
6,
昨天和我妈妈聊天,无非就是唠嗑一些家长里短。
堂妹在成都一个月 4000 元的成都互联网公司辛苦备考公务员,犹豫要不要去,不够自信;
四姨50 岁为儿子按揭一套小镇 120 平电梯房,按揭 10 年,每个月 2500 元,自己的退休工资和打工工资加一起才能还上;
表哥每天凌晨 3 点起来,在成都美菜送货,忙活到 12 点休息,每个月能赚 1 万元,攒钱为儿子积累初中成都择校费,以及第二套成都房子,原先的房子在小镇。
我说他们好辛苦,
我妈说,任何人的辛苦都无需同情,这就是他们的人生,也是他们的选择,只需要他们自己为自己负责就够了,我们旁观的人,不需要说一句话。
我觉得我妈这个时候还挺牛逼的。
好像是这样的,平视且注视,但一句话都不要说,因为你没有任何资格同情和评论别人的人生。
7,
看着长沙 CBD 突然觉得,一个城市的长成至少需要一代人,一个 CBD 的建立至少需要 10 年。
我站在 CBD 高楼看的风景,是别处的高楼,高楼林立不一定适合所有地方,除了一线城市,不一定每一个城市都需要有高楼夜景林立。
够用就可以了,厦门就是一个例子。
8,
突然想到,以中国这么统一的市场、庞大的人口来跑马圈地的话,很多被评判为不持久的商业模式是可以吃很多很多年的。
如,文和友这样的网红打卡地,每天 1 万人,1 个亿的消费者,要吃 1 万天,用就是 30 年左右啊;
如,成功学培训割了一线城市,还可以上山下乡,到二三线乃至十八线城市,从微商到社交电商,再到 5G,再到视频号,载体一遍,反复重来;
如,新国货得纯粹流量投放烧规模,没有足够的复购,但年轻人足够多,也可以支撑很久的 GMV 增长。
这样看,坚守和长期主义更需要灵活,因为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啊,你的坚守要是不顺而为好像就是等死😯
9,
发起一个讨论:你们觉得媒体收广告费,为一个公司写软文,是一个健康、得人心的商业模式吗?
我在写软文的时候,总有一种负面情绪萦绕在我心里,为了这一笔钱,我吃了一坨屎,即使这一坨屎值钱,
从单位时间的 ROI 以及业务的毛利来讲,客情关系和影响力变现,十分可观。
可是还是会十分不开心,媒体一定要这么不开心吗?
媒体老师们,做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和去大公司的 PR 前同事们觥筹交错,然后指导工作室的小朋友挥斥方裘,自己不写作,成为一个订单驱动的生意人。
午夜梦回的时候,还记得当时自己写作的初心吗?
可是又反问一句,人人都要活下去,公司也要活下去,也有活的更好的动机,一篇 10 万你不写,一篇 100 万呢,你写不写,你的笔杆子终归还是服务于商业了。
想想觉得真的窝囊废(我在说写软文的我自己哈。)
10,
我好像现在有些懂 Peter 之前跟我说的,做业务和做公司的区别了。
一个公司在冷启动的时候一般就一个简单的业务逻辑,CEO 就是这个业务的操盘手,负责调度资源、服务客户、拿到结果;
在公司初步成长之后,有了初步的战斗团队,CEO 下面有了业务负责人,CEO 变成了定方向、设目标、找资源而不是做业务的角色。
做业务很快有正反馈,因为业务一定会有结果,过程让心里充实,结果让人有安全感;
做公司的话,是很容易闲而不是忙的,
闲下来要么懒死然后等业务崩塌又去救火,要么就是在一片迷茫中去思考公司一年、一个季度的路径,充满困惑和未知。
所以做公司,好像真的需要延迟满足感,因为不会那么那么快,公司下面的项目拿到的结果已经不是你的成功了,是业务操盘手的成功,
至少在心理上,你好像要看到更大的进步,才会很开心。
希望在 1 年之后回头看,会觉得,轻舟已过万重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