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回去给妈妈送了点药,哥哥上周去香港买来专门寄回来的。五一到现在,三周了,着急回去看看呢,毕竟妈妈一个人在家。
爸爸去世后,这十几年,我们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小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原来的楼梯,因为招了两次贼,妈妈决心将它们拆除了,绿色的钢筋栏杆也一起被剪断了,只留下裸露在外面的生硬的断口。院墙也加高了,重新修了一次,里里外外都抹上了水泥,顶端还弄了玻璃碴,看上去非常坚固。
前段时间,妈妈在我这,有邻居打电话来,说是房子后面有个地方檐板坏了。妈妈最近计划找人修缮一下。厨房顶棚原来是我们晒东西的地方,现在因为楼梯拆掉了,上下很不方便。这几年,妈妈夏天晒花椒,常常只能在简易的木梯子上爬上爬下。我爬过几次,那梯子妈妈自己用手绑的,好几根木棍都歪歪斜斜的,就连那两根主干也是凹凸不平,有的地方很容易扎了手。最后一根横杆离地面太远,妈妈不得不在旁边放上一个高高的凳子。我每次上下也很担心。何况妈妈都六十几岁了。
最初的小院地面是泥土,院子里好像还有两棵梧桐树,后来我们用钢砖铺了地。爸爸又把楼梯重新加宽,铺上了一种叫马赛克的很小的方砖,有青色,有红色,很漂亮。楼梯正对大门,爸爸又修了块影壁。这影壁的正面是瓷砖贴的画,竹子,小亭子,小船,远山……
家里的大门原来是木制的,黑色。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成铁的了,绿色,黑色,红色,隔几年就需要重新油漆一下,不然就锈得厉害。最让妈妈自豪的,是外面的不锈钢插门的圆柱,小小的侧面竟然隐藏了钥匙孔,每次出远门妈妈都要精心地将它锁好。
门楼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重修过一次,大概是那时候换上了铁制的大门。我清楚地记得,修门楼的那些日子,有一天,我去村子最西边的井挑了六七担水,想想真是不可思议,这是现在的我都完不成的任务。
进院是两个不高的台阶,青石刻制的,左右还有两块斜坡,也是青石刻制的,上面有许多一厘米左右宽度的平行线,小时候,冬天下雪了,我们兄妹常在这儿滑上滑下。
大门里到台阶有三四米的距离,夏天这里是我们吃饭乘凉的地方。尤其是炎热的中午,爸爸常常会给我加一大碗糖拌西红柿。西红柿就在院墙外的菜园子里,爸妈种的,爸爸常常会很自豪地说,这样新鲜的蔬菜就连当大官的也不一定能吃到呢。
小学毕业那年,爸爸在这里给我绑了一个秋千,我有时候会坐在秋千上,悠悠地荡来荡去,有时候会拿本作文大全看看。
秋天地里的农活很多,爸爸妈妈很忙碌,晚饭很迟。有一次我等妈妈做饭,姥姥在院子里摘绿豆秧上的豆角,我就坐在大屋门口的青石台阶上,靠着墙角睡着了,好香啊。很多时候,我也会跟妈妈姥姥一起摘绿豆荚,小豆荚。有的豆荚很干,一摘会撒一地,需要小心一点,有的还青着呢,第二天趁太阳好还需要再晒晒。很多的红豆,绿豆,侧面有一点白色的线条,就像一个个的小眼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