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马背院士”吴天一:把根扎在青藏高原

“马背院士”吴天一:把根扎在青藏高原

作者: 芳华人物志 | 来源:发表于2022-07-27 12:41 被阅读0次

六次车祸、全身14处粉碎性骨折、双眼白内障、耳膜被打穿。

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他守望一条路,也开辟了一条路。

他是14万“天路大军”的“保护神”,他是野外调查的“特种兵”,是征服高峰的“攀登者”。他被藏族群众誉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

他的足迹遍布了青藏高原,50余年投身高原医学研究。

他是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七一勋章”获得者、高原医学事业开拓者:吴天一。

1951年,吴天一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考入中国医科大学。

1958年,他和妻子共同响应号召,来到青海,支援大西北建设。

他回忆说,“作为一个年轻的医生,我觉得我有责任。一个立志,走了一生。就是我从事高原医学研究,要保障高原人健康。”

医者仁心照昆仑,守望生命为高原。

为着这个志向,吴老在1978年,与同事共同创建了全国第一家高原医学研究所。

1979年~1985年,他主持了历时7年之久,覆盖10万人之众的高原病大调查。

哪个地方海拔高,哪个地方偏远,他就要到哪里去。住帐篷吃冰馍吞雪水,紫外线烘烤肌体,与藏民同胞结为亲兄弟,与6500米高原不离不弃。

他说:“只有那里,是藏族真正适应的高原环境,取得的资料是最有科学价值的。”

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累积几十万份高原病数据,研究高寒低氧特发性顽疾。《人在特高海拔的生理研究》论文在国际高原医学界引起轰动,大放异彩。为我国赢得一项特别贡献奖。

他还创造了14万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

年过八旬的吴老仍带着心脏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开展科研工作。

他说,只要事业需要,他将随时背起行囊奔赴险峰。他像胡杨树一样,把根深深扎在青藏高原,以碧血丹心守护高原人民的生命健康。

相关文章

  • “马背院士”吴天一:把根扎在青藏高原

    六次车祸、全身14处粉碎性骨折、双眼白内障、耳膜被打穿。 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他守望一条...

  • 情源治安 扎根治安——新郑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吴红陶

    吴红陶,男,现年46岁,中共党员。自参警以来,23年如一日,把根深深扎在治安,把情源源融入治安,无怨无悔,孜孜以求...

  • 把专业成长的根扎在课堂里

    今天听了新网师马增信老师的“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讲座,感动于马老师的知识渊博,更佩服于马老师的专业阅读。 课尾,一...

  • 吴院士世家

    作者:孽风扫沙 吴院士,讳孟超,闽人,从医。为国家院士,最高成就获得者。 院士少时为学甚苦励,志以读书救国,入同济...

  • 诗歌:秋从眼角滑过(原创)

    树之根扎在土里 我之根扎在心里 时间之根扎在朝朝暮暮 当秋天从眼角的树梢上滑过 正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露水却打湿我的...

  • 人啊,不要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想起投靠上帝

    纵观这世界,嫉妒是一把刀,不是扎在别人身上,而是扎在自己的心里; 罪恶是一根绳,不是捆绑了别人,而是捆绑的自己; ...

  • 我若是那棵胡杨

    把根扎在黄泉 把头伸向蓝天 那笔直的躯干 有人赞叹 不畏风沙 不畏干旱 活着便要挺立向前

  • 忘记

    忘记 是一把刀 把现实与往事切离 记忆 记忆 是一根刺 扎在心里 拔与不拔 都会痛

  • 七绝三首

    (一) 悼袁隆平院士 平生种稻苦栽培, 济世襟怀总相随。 院士何曾仙鹤去, 人人眼里一丰碑。 (二) 痛悼袁隆平吴...

  • 人生的根,扎在哪里?

    人生的根,扎在哪里? 这几天在播放虎啸龙吟,忍不住看了几集,觉得拍得颇有新意。好看之处是拍出了人物动作行为背后的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背院士”吴天一:把根扎在青藏高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kz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