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构建身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构建身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作者: 黑雨赋能 | 来源:发表于2023-01-14 08:34 被阅读0次

    人体免疫系统都由哪几道防线构成,其中又有哪些战斗细胞?

    生物要想生存就需要能量,有些生物会勤勤恳恳地制造能量,有些会通过捕食获取能量,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偷懒,比如很多细菌病原体,它们觉得要是能偷别人的能量,干吗还要自己干呢?

    于是就选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但被寄生的一方肯定不情愿啊,所以为了防止被入侵,生物很早就演化出了免疫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在我们体内,有多道防线在保卫我们的安全。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说起身体外部,人们肯定会先想到皮肤,虽然摸着柔软,但皮肤这层屏障其实非常坚固。

    因为皮肤表层是由大约50层死细胞堆叠在一起形成的,这对病原体来说就像一层非常厚的城墙,而且皮肤上还总是覆盖着汗液带来的盐分和各种有防御功能的化学物质。

    所以只要没有伤口,病原体其实是很难通过皮肤进入我们体内的。

    黏膜是身体外侧更容易受到入侵的,它们分布在气管、肺、眼睑、口鼻腔、胃肠道、生殖道等的内表面。

    我们把身体简化看成一根管道,这样就能发现,黏膜虽然在身体里面,但也是可以和外部环境接触的。和皮肤相比,黏膜表面没有那么多层死细胞的保护,本身就是一层很薄的上皮组织,所以为了防止入侵,黏膜外侧会分泌一层含有盐分、防御素等物质的黏液,内侧则分布着大量免疫细胞,这样就可以尽可能抵挡入侵的病原体。

    皮肤和黏膜共同构成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它们能把绝大多数病原体抵挡在体外。

    不过就算病原体突破了这道防线,人体也还有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去应对。

    第二道防线是先天性人体免疫系统。

    顾名思义,它是人体与生俱来、天生就有的防御机制。

    先天性免疫的特点是,它对病原体的攻击有普遍性但没有针对性,能无差别地大范围攻击各种敌人,但没有针对特定敌人的定制武器。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游戏里的新手套装,没有特殊的高级工具,但有齐全的基础工具。

    基础工具里都有哪些战斗细胞呢?我们来介绍一下主要成员,为了方便记忆,我会根据特点给每种细胞起个外号。

    首先是“大吞噬者”巨噬细胞,一听名字就知道,它是体型巨大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吞噬死去的细胞和入侵的病原体。

    其次是免疫系统的“敢死队”中性粒细胞,它们作战时疯狂凶猛,完全不在乎自身死活,既可以吞噬敌人,也可以通过自杀的方式向敌人释放化学武器。

    不过因为战斗方式太过激烈,中性粒细胞也经常对人体的正常组织造成伤害。先天性免疫细胞中还有一位“纠察员”:自然杀伤细胞,它们总是带着杀意在体内巡逻,只有表现良好的细胞才能平息它们的怒火,一旦某些细胞变得不老实,看起来有问题,自然杀伤细胞就会立刻上去终结掉这些潜在威胁。

    以上这些细胞共同构成了先天性免疫的主要杀伤力量。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成员虽然不直接参与作战,但同样非常重要,那就是“情报员”树突状细胞,它的主要职责是吞下并分解病原体,在分析完敌人的相貌特征后发送情报,去寻找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支援。

    第三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是适应性免疫系统,它会在先天性免疫无法独自对抗敌人时被激活。适应性免疫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它会随着人的成长不断加强,等人到老年时又会逐渐减弱。

    先天性免疫对付敌人时没有针对性,而适应性免疫就正好弥补了这个短板,它对病原体的针对性很强,可以针对每一种入侵者研发出相应的对抗武器,所以杀敌效率更高。

    适应性免疫细胞主要分两类,

    分别是T细胞家族和B细胞家族。T细胞在成熟前,会在人体的免疫器官胸腺中经受严格训练,最终只有2%的T细胞能顺利毕业走上岗位,这么高的淘汰率就是为了确保T细胞足够高效、足够强大,同时绝不会把枪口对准人体自身。成熟的T细胞种类很多,比如作为“战场指挥官”的辅助性T细胞,可以强化先天性免疫细胞的战斗力,同时激活B细胞走上战场;作为“杀手”的杀伤性T细胞,可以在茫茫细胞中找到被感染的细胞或者癌细胞,然后进行精确消灭。

    B细胞家族,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生产抗体。抗体是一种定制的蛋白质武器,能像狙击枪一样精确消灭特定敌人。B细胞也有多种形态,比如作为“兵工厂”的浆细胞,由被激活的B细胞转化而来,能快速大量地生产抗体;B细胞和T细胞也都能各自形成记忆细胞,比如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它们能像图书管理员一样,长期记住特定敌人的样子,同样的敌人再次来犯的话就能第一时间出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构建身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lg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