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实验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本实验需要收集的数据较多,课堂上,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对书上的记录表进行指导。
首先,每改变一次垫圈数目实验重复操作三次,为什么要重复操作三次,三次实验的结果可能不同,以哪个结果为准?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取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常见的处理方式。课堂上,孩子们对数据的处理也很快速的理解了。
总的来说,各班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情况都还挺好的,也能很好地得出最终的结论。不过,还是有孩子给了我不一样的惊喜。
小组汇报后,我问:其他小组有不支持这个结论的数据吗?一般来说,只要实验操作没有大问题,孩子们收集的数据还是比较规范的,能够很好地得出结论,但不曾想,有一个小组有异样。
五上4-1《我们的小缆车》中的数据分析这个小组上台展示了他们的结果,班上的同学听得似懂非懂。开始我以为,他们是遇到了差异很多的数据,细看,发现这个数据还挺有意思的。一时涌起很多很多想法,觉得这个数据大有可讲。
课堂上,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小组,在其余小组都一致,形成了统一结论的情况下,依然勇敢地提出不同的数据。我必须为他们小组点赞加星。
然后我再次带领大家一起来看他们小组的数据。先看有三个数据打了勾,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他们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取中间数。(其中垫圈数是4个时,中间数应该勾0.93秒)。以选取的中间数作为三次实验的最终结果,分析这三个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其实与其他小组的结论一致。那为什么他们组又提出异议呢?因为在最初的数据里,垫圈数是4个和6个的时候,都出现了0.75秒的结果。这两个数据是不支持最终结论的。如何看待这两个数据呢?我再次肯定了这两个数据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真实的有效的数据,是在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材料,在同样的环境里得到的实验结果,怎么会这样呢?
这正是我们需要重复实验的必要呀。因为实验具有偶然性,若只做一次,那收集到的数据就很少,但是重复几次,收集到的数据就比较多,再运用科学的处理方法,那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更加可靠。一个小组如此,全班所有小组都如此,那我们的结论就更加可靠了。
再看这个小组的数据,如果他们只收集到两个0.75秒,那最后可能得出结论就和我们不样,但他们重复了三次,收集了多个数据,经过处理,得到了更为可靠的数据,最后结论也是和大家一样的。
“重复操作”“数据处理”的意义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实还是有些抽象的,很多时候是我们在要求,其实他们并不太理解。尤其是一出现特殊数据,差异数据,我们就引导学生反思操作的规范,而往往忽略思想方法的指导。庆幸,有孩子勇敢地提出来,让我有机会了解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