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制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根源在于不对称不信任
预制菜进校园是一个热门话题,是热议,更是争议。
对于我们来说,预制菜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更不是“新鲜”的菜肴,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比如:八宝粥、罐头,等等。
不能说是不可或缺,但是也是寻常见寻常事儿。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78450/243d71afe7d6286c.png)
对于商家和学校来说,使用“预制菜”也是理直气壮,因为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自问世以来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使得业内外十分看好未来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趋势。
正因为如此, 预制菜进校园,“进”是大势所趋势所必然,也是眼下的现实。因为存在即合理,而且有关部门还曾发文鼓励过。而且在生活中,我们恐怕也是有意无意的接触或者是“接受”了预制菜,只不过有时我们不知道,是当局者迷。
但是合理性不能代替监督,更不能没有规矩。关键是有“进”更要有“禁”和“谨”。
这个规矩就是预制菜的标准以及监督等。
也就是说,预制菜进校园,“进”是大势所趋势所必然,关键是有“进”更要有“禁”和“谨”。也即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所禁忌,不能放任。
需要谨慎从事。
而之所以出现家长和商家、学校之间的博弈,是因为菜品预制了,但家长没预知。没被预先告知预制菜的合理合格合规。也就是信息不对称,没沟通好,或者说是操之过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