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人生不摇晃!
———写在观《摇摇晃晃的人间》之后
经过两周的众筹点映,我们一群陌生的人坐到影厅观看了《摇摇晃晃的人间》,就此我也更深刻的理解了这位女诗人的人间烟火。
不再是2015年朋友圈里看到余秀华那篇直白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时的不认同,放下猎奇的初衷,真切的体会她那些诗篇后面的生活与情感。那些打动人的不止是诗歌的语言,更是经历背后的各种情感与碰撞。所谓碰撞,更强烈的恐怕是自己的精神需求与现实生活的牢笼的碰撞,在激荡中,即使面对这样的境况,她仍然可以把诗歌当作自己摇摇晃晃人生的拐杖,坚定执着的走着属于自己的路。
直到今天农民、残疾人、诗人这些当时引爆了公众对她的热议的三种标签仍然是大部分的媒体对余秀华的介绍,而今天我理解了她说的那句“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因为我也同样觉得所有的标签都是错误的,都是一种歧视。有些事我们无法选择,即使用一生的努力仍无法洗刷背负的标签,不知道是社会的错还是人的罪。
影片里余秀华和她的家人本色出演,一点都不做作。她母亲的包容、父亲的支持、前夫的市井、她的孤独与抗争被释放的恰到好处。旁白是余秀华一字一句读着自己的诗句,让人听了想落泪。看她的诗的时候是没有这种感觉的,但是听她读的时候,她的口吃和一部分先天性歪斜的面容似乎孕育了灵魂的“出窍”。她的这些诗句一字一字地砸进了心里,如沙子分泌孕育肉珠般的疼。她的诗是把冰做的剑,刺在人的心里,悲凉,又带着不甘;她的诗是洁白的雪,打在人的心里,美好,又带着点凉。
余秀华走在她熟悉的田野里电影开始就是那一望无际黄橙橙的麦浪,一波接一波,占满了整个视野,她读《麦子黄了》:“首先是我家门口的麦子黄了,然后是横店,然后是汉江平原……父亲啊,你的幸福是一层褐色的麦子皮,痛苦是纯白的麦子心,我很满意在这里降落,如一只麻雀穿越天空的蓝”我似乎能感到她对父亲、家庭、家乡的爱和依恋。但是之后的整个剧情都是她与这个家庭的冲突,说是记录了她离婚的整个过程也不为过。
整个过程充斥着大量的争吵,似乎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都可以恶语相向起来,那种痛苦感、压抑感让人非常不适,直至影片结束。
在最烂漫的19岁,父母做主把她嫁给流浪汉。她根本没有选择,被迫接受了相差13岁、没有爱情,脑瘫女嫁给老实人的“幸运”。没有精神门当户对的爱情使她陷入了20年婚姻枷锁的禁锢,而家庭和身体的残疾始终是她那不能逃脱的桎梏:“多年来,我想逃离故乡,背叛这个名叫横店的村庄,但是命运一次次将我留下,守一栋破屋,老迈的父母,和慢慢成人的儿子……”
她日夜渴望摆脱,却阻力重重。周围人的世俗的观念和她纯粹的渴望相比都显得如此的可笑。她和这个村子是对立的,她孤立了这个村子也被这个村子孤立。所以孤独,也随之而来。
“这个月回来15万,下个月回来10万……”拼了自己所有的钱,应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古话,她终于离婚了。一直护佑她的妈妈不能理解,一直哭泣。余秀华问她:“我离婚了是一件坏事还是一件丑事,我想不通你为什么要一直哭。”而她妈妈觉得,诗写的再好又怎么样,有个完整的家最重要,说了句:“我从未见过像你这样心硬的人”,就走开了。余秀华站在原地,无声的哭着。此刻她怎么想我不知道。
在后来的纪录片点映访谈里,有人问她为什么不等她患癌症的母亲去世以后再离婚,有没有对母亲道歉,她都怼回去说:“你为什么认为我应该向母亲道歉?我做错了吗?”面对会不会对儿子有愧疚问题,她也回答:“我为什么要对他感到愧疚呢?他是他我是我,他有他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有那么一刻我也曾觉得她真的是狠心的。但相较于她20多年精神凌迟后的救赎也是可以理解的,此刻她的人生已经可以自控,或许即使离开疼爱她的妈妈也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她的向往。毕竟我们都需要长大,正如她说的那句“按着自己的心愿活着,活着本来就是一种胜利。
我不想去谈论她的婚姻不易,选择了忽视。我看到的是一个诗人写诗的时候才是个诗人,生活里仍然是个充满烟火气的人。“云里写诗,泥里生活”是余秀华对自己的评价。片子里她的生活与普通农妇无异喂兔子、鸡、杀鱼……她最美的时刻就是——她坐在那破旧而简陋的桌子前一字一字费力地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打,每敲一下桌子就晃动几下,吱吱呀呀的情景。那一刻她是安静的、最美的。电脑里面有的才是属于她的世界,她的同类。以诗歌为拐杖,她那摇摇晃晃的身姿似乎都变的婀娜摇曳起来,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里变的不那么让人抗拒了。
说实在,我没有像大家说的那样,因为她的遭遇感动到哭,因为他老公离婚时拿到钱时露出农民狡黠的偷笑而逗乐了(我不觉的好笑,因为这就是生活,最真实的生活)。整个观影过程在接受与抗拒中进行着,她不能自控的表情和自信睿智的神情让我有些恍惚,她的专注,挣扎,反抗,不顾一切的确感染到了我,结束时我感觉自己的身体都在扭曲,在抗拒,或许是她的抗争让我有某种说不出来的不适,又或许是让我感同身受吧!
纪录片放映完成后,我的脑中一直回放着余秀华那摇晃踉跄的奔跑,还有就是最后那两条在泥塘里挣扎的鱼,是不是像极了我们的人生呢?
谁的人生不摇晃?余秀华找了支撑自己人生的拐杖,使踉跄的人生不那么尴尬,变的从容。我佩服她的才智,佩服她的率真,佩服她的纯粹,佩服她的勇气。可尘世中又有几人如她这般呢?包括你或者我。
那首《我爱你》,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巴巴地活着,那种急切、委屈、真诚、期待、倔强……如此的让人寻味。
希望如她般,我们都是爱着这个世界,可以如她般爱着我们所爱的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