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八月一开始,准确地说是在七月最后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失恋了。失恋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哪怕这已经是我第四段恋情,按道理应该习惯了才是,但无奈我是个深情的人,颇有些放不下。于是,后来整个八月都昏昏沉沉的,工作上不思进取尸位素餐,学习上无精打采头脑恍惚,甚至不愿意去健身房看身材好的漂亮妹子(虽然更多时候是被迫加班去不了),至于生活?天天行尸走肉哪有生活可言。
这应该是我 2017 年最消沉的时候,现在回想一下觉得真是可笑又可惜,白白浪费了北京夏天的尾巴。但每个经历过低谷的人我想应该有过类似的感受——颓丧的状态像是毒品,明知道不好却总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02
对于这种不知不觉就会沉浸其中的负面状态,心理学上的原理没有细究,但倒是看过相关的资料,也许能够让自己快些走出困境。
倾诉哭诉烂笔头
孤独是可以杀死人的。有一个全球性的显著现象是,一对老夫妻其中一人先去世的话,另一人也会在不久之后死去。在《村落效应》一书中提到,很少与亲人团聚的女性最容易死亡;社交活跃度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远小于孤单的女性,而e后者的概率是前者的 4 倍。
所以不要相信蒋勋的那句话,“孤独没有什么不好的,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这对于上了境界的人来说自然如走路喝水般轻巧,但对于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来说,经常用这句话安慰自己,绝大多数就是为了装逼(比如我),还容易陷入自欺欺人、惶惶终日的境地,得不偿失。
但如果说你真的孤独到没有一个能倾诉心底话的朋友,那就写下来,无论是思绪翩飞一不小心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还是绞尽脑汁为赋新词强说愁,统统不重要,重要的是肯下笔去写。回过头看看自己曾经写过的空间、微博,是不是觉得特别傻逼,但同时又感叹“原来老子当初的文笔也辣么美”。
整理房间扔扔扔
如果倾诉的方法不管用,对我而言,很多时候我会懒得动笔,哪怕我知道效果非常好。于是,我就会祭出第二招——收拾房间大法。
看过《断舍离》之后,对收拾整理的理解又有上升了一个层次。山下英子的这本书,说的不仅仅是“扔扔扔”这么简单粗暴,更是从心理层面上做减法,因为心里的东西不扔掉,再大的房间也觉得乱。
同样的,在整理房间上,可以先把所有想要整理的东西扔在地上,对于心情不好的自己,没有什么比全扔掉更爽的事情了。再接着,把还需要的东西一样一样捡回来,分门别类放在专属的位置。回收的过程中,你会不停发出——“咦,这是啥东西?”、“欸?我啥时候买的这东西?”、“噢?这啥玩意儿啊扔了扔了!”的问句,这说明很多东西都是没有必要的。
只要在三秒内想不到具体用途的东西,基本可以扔掉了。不要说以后可能会用得上,放心,基本上都用不上的。所以前任送的小玩具、以前攒下来从没穿过的旧衣服、路过促销商店送的没啥用的试用装,统统当作过往的烦恼扔掉吧。当然,买东西的发票什么的还是要保留好,各种票据收据,放在专门的文件夹里,这个是真的需要以备不时之需的。
收拾完看着干净整洁的房间,那种成就感和畅快感,比谈恋爱还爽。
简单设限、顺其自然
在低潮期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事情,的确是比较困难的,不仅仅是心理上难以跨出行动,在生理上,大脑也会阻止你。
在《自控力》中作者提到,影响自控力的神经贮藏在大脑的前额皮质中,所以自控力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就像肌肉一样用多了就会酸会累。所以在在一天的劳累之后,还要继续逼迫自己做一些不情愿的事情比如写工作总结或是洗衣服,失败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自己糟糕的自控力,而在于自控力已经消耗殆尽。所以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抱着一种“so waht?”的心态去看这些事情。
换句话说,在你想要拖延的时候,那就再拖一会,只要还不到要命的时刻。假如你在减肥,连续吃了三天草,一不小心没忍住吃了巧克力,那没关系,再吃两口压压惊吧。
当然,这是最坏的情况,而且是在一定量的自控力消耗完全之后,才能允许这般操作,否则长久下去,就跟几年不运动的身体肌肉一般无力残废。
所以,想葛优躺就葛优趟吧,想咸鱼就咸鱼吧,怎么舒服怎么来。但是!注意这个转折,在颓废之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哪怕是一万年,也要设上一个期限,否则颓丧的惯性直接把人堕入轮回难以超生。到了期限,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干了,找人倾述、收拾房间、听歌蹦迪,随便,只要能够保证自己设立的状态能比上一个阶段好一点就好。
03
人生本来就很艰难,不断地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既然都落习惯了,那还有什么好难过的呢?时间这么宝贵,还不如收拾好房间吸猫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