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如今中国正朝着世界大国稳步进发,我们看到一座座大楼,在城市中拔地而起。但另一边随之而来的是农村问题的凸显与加剧:人口外流,治安管理不善,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文化遭到了破坏,农村潮中逐渐瓦解。
城市化建设的土地扩张冲击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资源是集中化,使得城市面积增长了近60%,这些增长大量吞并了农村的土地,其中工业区已开发区建设大学城,建设政府新办公楼。
建设是土地化重要用途,政府征地举措实行后,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农村拆迁大举进行,大量农村拆迁户迁入城市,村民被迫离开自己世代居住的村庄。
中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使人瞠目结舌,在我国各大一线城市的周围,郊区也正在迅速向外扩张,一座一座的摩天大楼,在平地上像一颗寸草拔地而起,转眼之间成长为参天大树,农村的人搬进了市区,失去的人想回到农村,但是土地还在,耕地却消失了。一个成长了2000年的农业大国,农民失去了作为土地拥有者的相关权益。
一本书中曾经这样写到这一现状"过去农村最神奇的建筑就是祠堂,现在恐怕要成为污水厂的大烟囱了",这句话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城市化扩张为农村带来的各种影响,大家都买了耕地,盘算着卖地的钱是多少年也无法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从一亩三分地上刨出来的。
而实际上,城市化建设的土地扩张,不应该从农村的土地流转中得来,则落座于自然存在的单位,不应该被城市化所消灭。
农村人口的城市流动性
除了土地被城市化扩张侵占以外,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也成为农村正在加速消失的原因之一,而在现代社会学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经阶段,中国独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于是在城市中便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群体。
分布在中国神州大地上的,大大小小加在一起,有两亿农民务工人员,农村的空心化已经相当严重,还留在农村老家里的,大多数都是鳏寡孤独,在我国不少的农村,有很多家庭都是全家一起进城务工,并且很少有从农村走出的优秀的人再愿意回到老家,这样的社会现象和心理无疑加剧了农村在现代社会下的消亡。
而在人口流动性上,除了主动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甚至有些地区已经不具备耕作的条件。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伴随而来的是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无处倾泻,而且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品都不科学使用,更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修复的灾难,河流被污染,土壤被污染,地下水被污染,农村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
没有个性的城市
天津最大的城镇杨柳青镇,是天津历史上时间最久的城镇之一,并且文化渊源十分深厚,杨柳镇的木版年画已经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到了近现代,杨柳青镇的年画集散地之一,南乡三十六村即将被拆迁,在这些村落当中的历史上,已经存在了上百年的老画店也会随着南乡三十六村消失。
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下,中国的600多座城市都经过了改造和重建,无数村落都消失在了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这些形态各异,文化各异,方言各异的亲切村落,最终都成了一个样子。
“我担心中国人会在自己的城市中迷路,因为不管是哪个城市都是满眼的现代化建筑,像脱膜一样出来的一模一样的高楼,原有的城市的个性和特点全部都消失了"。
对于古村落在未来即将何去何从,冯骥才非常悲观,
"现在城市的悲剧正在慢慢向农村转移,很多开发商在城市开发完楼盘之后,转而转向农村,如果这样的现状不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农村也会充满现代的建筑垃圾。"
在冯骥才看来,现代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老建筑大多是名人故居和帝王将相的宅邸,官员们在选择哪些建筑应该留下来的时候,往往只看到了他们是否贵重,而没有衡量他们在历史文化上的价值。
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故宫当然是在价值上无法衡量的至高存在,但是并不能完完全全的代表故宫和北京的文化,因为文化是由大众所创造的,而以价值衡量的建筑,往往只能代表统治者的地位,比如说北京文化就是由北京人民创造的,因此代表北京文化的恰恰是那些老胡同和陈旧的四合院。
当一个长辈人说自己是北京人时,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北京的大街小巷,老胡同,四合院,北京的烤鸭和羊肉卷,卤煮,王致和臭豆腐。而在现在都因为年轻人说自己是北京人时,他指的一定是自己的户籍和身份证。
村落的价值在于每套热腾腾的生活体系和价值观,并由此而来的衍生物组成的一整套记忆,他们承载着一代人和几代人的岁月。
那些用手掌摩挲过中国的大地和砖瓦的传统价值观念里,冷冰冰的城市比不上黄泥青瓦的村落来得更有温度,城市化确实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有的时候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多回头看看那些马上就不复存在的村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