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父母,在孩子刚懂事的时候,就将蜂蜜涂在《圣经》上,让孩子去舔,让他们意识到书本是甜的,培养幼儿对书的亲近感。我出生在偏僻的乡村,幼年的我没有舔过涂有蜂蜜的书,甚至连书也没摸过。到了八岁,才在母亲的牵引下,搬着父亲为我置办的课桌与板凳,来到了村里泥土砌墙、麦秸繕顶的教室,在清一色民办教师的启蒙下,开始了我的小学之路。
也许,天生与文字有缘,认识文字后,我便沉迷于阅读的世界。但是,那时,除了课本,我没有一本属于我自己的书。有的同学有“小人书”(故事绘本)《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为了能读到那些不属于我自己的书,馋巴巴去求人家借给我看,答应别人我力所能及的一切要求,包括做作业,打扫卫生,一起跳绳,跳棋,踢毽子。阅读成了我生命里最大的渴望,甚至一张报纸,我都不放过,一字字地看完。那时虽然没能读到很多书,但对书的饥渴培养了我对书的痴情,养成了悦读的习惯,为最初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气,有了前行的动力。
有了书的陪伴,我一路前行,在乡里的初中毕业后,我以全校第一的中考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成了村里第二个、女孩中第一个跳出农门的学子。村里的人说我是傻人有傻福,说我傻,因为我是“书呆子”,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走村窜户,游戏玩耍,一有时间就呆在家里看书。但也就是从那时起,村里人家都开始重视让孩子上学读书了,也不会再让女孩辍学,并且有更多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因为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乡里最多,我们村一度成了乡里有名的“大学村”。
到了师范学校,我仿佛是一条小鱼游进了大海,图书馆大量的书籍,让我的精神找到了归处。第一次看到了《红楼梦》《青春之歌》《巴黎圣母院》《少年维特的烦恼》等文学名著,尽情徜徉在文学的海洋,纠结于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收获着间接的人生经验,感悟着精神的升华,享受着艺术的陶冶。阅读为我打开了文学这扇神秘的大门,从此,我爱上了文学,爱诗歌,爱散文,爱传记,爱小说。工作后,为了让自己的知识系统化、专业化,我参加了自学考试,拿到了南师大汉语言文学的大专文凭;为了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我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被录取进入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脱产学习。在那里,我看到了更大的图书馆,读到了更多的书籍,得到了更高水平老师的指导,从古到今,从中国叙事到外国意识流,从路遥到贾平凹,从张洁到陈染……阅读变得更系统,视野更宽广。来自乡村的我,能跨越求学的一个个台阶,是阅读给了我理想;能站在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是阅读改变了我的命运;能坦然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而不畏惧,是阅读增强了我的自信。正如徐坤在《闻书香识女人》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一切的改变,都是读书赐予我的。
阅读不仅使我学到了知识,开阔的眼界,丰富了人生经验,更重要的是,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今年,“全民阅读”又一次被写入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旨在推动阅读,鼓励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徐坤说:“人们倡导什么,就证明什么走向衰微了,有了颓势,在走下坡路。”为什么在如此好的条件下,喜欢读书的人反而少了?究其原因,当然多种多样,浮躁社会风气的影响,娱乐方式多样化的诱惑,阅读教学评价功利化的误导,等等。
阅读的价值究竟何在?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他视读书为“立身”的基石,这个“立身”不仅是建功立业,还包括拓展见识,铸造品格、挺立精神、健全人格。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努力建设“书香社会”无疑是为国家、为民族作长远计议,具有远见卓识。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只有读书可以让自己的眼光更高远,内心更强大,境界更博大,人生更成功。当今社会,传播方式多元化,电子书、纸质书,网络阅读、网上书城,让书与人的距离前所未有地缩短了,读书变得如此便捷!面对浩瀚的书海,我们要学会选择,学会阅读,让阅读成为人生前行的助推器,不负人生好年华,不负阅读好时代。
回望漫漫人生路,我在阅读中前进,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收获,在阅读中立身,是阅读玉成了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阅读将是我不离不弃的生活方式,一直陪伴到老。
此文获奖证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