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次分享
在咨询师之家平台上听了李松蔚老师的演讲,深深的记住了一句话“我陪着你,但我没有办法,或许你就有办法了”。
李松蔚被誉为心理界的清流,少侠、未来的大师,总是被他的观点打动。
记得第一次看到他在奇葩大会上的演讲,就说他经常对求助的来访者说:我没有建议,我没有办法……,而他这种看似不作为的方法,却激发了来访者的强大的自助能力。
这次的公益演讲中,他又提到了这个观点,又讲到了国外几位大师级咨询师的案例,都是用“没有办法”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这让我深受启发,昨为咨询师来说,总想有办法解决问题,然而所有办法的前提都必须是当事人有自身有解决问题的意图,心理咨询“助人自助”,最后的落脚点是“自助”,问题是谁的,谁就要担起责任,才能自助。
“我陪着你,但我没有办法,你就有办法了”,这句话不仅可以用于咨访关系,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其他关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都是如此,亲子关系中,父母替代孩子太多,做的太多,孩子的能力就退化,就不能发展,因为他一直等着“有办法”的父母。亲密关系中也是,一方总有办法,总是处于承担的角色,夫妻关系就会错位,出现问题。
李松蔚老师这句话中有个重要的前提“我陪着你”,这很重要,关系中有了深度的陪伴,当事人才有焕发自生力、自助力的勇气和信心,让他感到“你不是一个人”,面对挫折和苦难,才不会恐惧和退缩。
有网友提问“十四岁的孩子叛逆,怎么讲道理他才会听”。李松蔚老师说:十四岁的孩子你和他讲什么道理他都不会听,不是你讲的道理不正确,不是你你讲的方法不对,而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他要的是自我的掌控感,总要他听别人的,总要他被接受、被安排,自我会很受挫。
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说,我知道了这么一个道理,觉得很好,如果你想听一听可以看看我给你推荐。
给不给是你的事,孩子是否决定接受,他来决定。比如一个妈妈每晚给孩子到一杯牛奶送到他的书桌前,孩子总是不耐烦的说“不喝!”妈妈很生气也很委屈,这孩子不识好歹,我辛苦的伺候你还嫌烦!这个妈妈正确的做法是,把牛奶放在厨房,告诉孩子,我给你准备的牛奶放在厨房,如果你想喝的话,就过去喝了,然后妈妈回自己房间不再干涉。果然,每次这个孩子都主动喝了牛奶,和妈妈也没有那么大的对抗情绪了!
父母退后一步,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少一些以爱之名的控制和伤害,孩子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掌控感和成就感,自身的能力才能得以发展,成年后才能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