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回来后闺蜜问,好看吗?我说:很好哭。
对于泪点很低的我,确实好多次没忍住,很想建议那些经历过绝症的病人亲属,别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很多细节太真实了,会把人带进去,绝对会再次想到且感受到曾经那么痛苦的记忆。
但我又要建议那些经历过绝症的病人亲属,去看看这部电影,人生中总会经历这样类似的苦痛,不可避免,看了也许也会有一丝安慰:在亲人重病这件事上,自己并不孤独。孤独分很多种,这种丧失亲人的痛“你们感受不到,没有人比我更痛苦”这种想法一定存在于每个有相似经历的人,在这个层面上,这样的人真的需要集体抱团取暖,精神上的抱团,是必要的。更甚之 ,除了消弥”没人能理解我的痛“这种孤独感之外,电影还悄悄的在我们心里种了一朵小花,这枚种子的的代号叫做“温暖”,需要我们内心的爱与平和去看护它的成长,一旦它在我们心里生根了,相信吗,它会慢慢治愈我们心上的伤口。
电影虽然立足于癌症这样的事实,但我觉得它最想所传递的信息其实很简单:温暖。
也许有人说,温暖很平常,友好,爱,这些都不是很难得。
而我觉得,一个人幸福的时候举目所见都是温暖,不幸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眼睛,因为不幸的状态决定了我们没有能量去感受任何常态。韦一航的家庭不缺少爱,但他的内心从来没有打开过,直到遇到马小远,她说: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人生第一次积极主动。
我一个朋友童年很不幸福,甚至坦言“从来没有感受到家或者是他人的温暖”,多年前的阴影至今还影响他的生活,对于他来说,那些黑暗的阴影和癌症的性质一模一样,他不停的自我治愈,却不幸地又遇到了不幸的婚姻。
生命的初始,真的特别的珍贵,宝贵。
一句温暖的话语,简单的关心,比起钱财,看似是非常廉价的,可是它真正拥有的力量却远远不是钱财可以相比的。《奇葩说》曾经有个辩题叫“正确的废话要不要说”,杨奇函结辩的时候说了一句很让人感动的话:如果不能说正确的废话,那么以后我们的父母都不敢给我们打电话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要说什么。”本来杨奇函在辩论过程中几乎被许吉如打败了,就因为这句话拉回票数打败了许吉如,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的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还是那些看似没用,实则却像甘露一样滋润我们心田的东西啊。当然,在《小红花》这部电影里,韦一航不缺少家庭的爱和温暖,但是他并不一直生活在家这个小单位里面,当我们走出家,我们周边的人大部分都是看似冷漠的,即使他们有一颗火热的心,但谁会轻易付出一句正确的废话给他人呢?谁会举手之劳做一件正确却”多余“的事情呢?看到陌生的老人倒在地上,谁会出自本心去拉他一把而不是考虑再三再四之后最终选择离开呢?看到陌生人落水,有多少本来会游泳的人只会站在岸上着急却不敢下去救人因为害怕万一人救了上来没生命了自己要不要负责任?这说的不也就是我,你,他,我们这些现代人吗。
马小远是自带光芒的,她的美好和温暖更容易被韦一航捕捉,就是因为她没有被社会规则改变太多。
“我妈说吃这些容易致癌。”
--“你不是已经有癌了吗?”
“这是什么?”
--“小红花,奖励你人生第一次积极主动。”
真正温暖的力量呀,其实很简单,它胜过很多很多高深的道理。
真正打动人也就是出自人本心的话,所以很多人说童言无忌,童真可贵,孩子还没有被社会规则打磨太多,他们的心思是最纯洁,最接近生命初始的那种“善”的。《小王子》的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写过:“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小孩,虽然只是少数人记得。” 为什么说只有少数人记得,不是真的只有少数人记得,而是只有少数人还能够保持小孩的那种真诚和温暖,那我觉得马小远就是其中之一,她并不是个小孩,甚至在她的家里她扮演的是一个“社会大人”的角色,她的那种“光芒”辐射到的不仅仅是韦一航,她所代表的一类人,数量也许很小,但就是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还富有一些我们人类生命初始的美和善,这种光芒也许真的很微小,但一旦被它辐射到,就真的能够会化腐朽为神奇。在我的视角里,韦一航的身体可能治愈了,但他的思想的化验单上仍旧写着一个“阳性”,直到马小远这位医术精湛的朋友,慢慢的让他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健康的人。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有时候我们故意忽视他,有时候我们无意识的就忘记了他,以为冷漠和疏离是这个世界的主色调,时间长了我们可能再也想不起我们生命初始的样子了:快乐,是可以肆无忌惮的,爱心,是可以坦坦荡荡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