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之前读过一次,确实如张弘老师所说,读起来感觉像在读童话故事一样,不敢相信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样一所学校,作者黑柳彻子也确实就是那个小豆豆。老师在今天的分享中给我们看了黑柳彻子年轻时和年老的照片,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老人。年轻时个性时尚优雅,年老时仍然是光芒依旧。一个人童年被治愈的人的幸福感一辈子都写在了脸上了。黑柳彻子是幸运的,童年时光中遇到了两位最重要的人,一个是她的妈妈,一个是小林校长。无论别人如何看待评价自己的孩子,黑柳彻子的妈妈都是相信自己的孩子,为了她不辞辛苦的找到合适她的学校,而最终也非常幸运的找到了小林校长的巴学园。在巴学园里,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尊重,每个孩子是被爱和被信任的。倾听孩子是小林校长常做的一件事情。
张弘老师讲到关于亲子阅读,她认为亲子阅读重要的是“亲子”,在一起共读的过程中,是否享受那段时光,那种状态。老师讲到一本书《为爱朗读》,书中讲述一位父亲为自己孩子讲书到14岁,这个过程风雨无阻,让我也为之动容。我们中国的家长经常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想到的是功力的目的性,其实有时候放下目的性,就是单纯为爱做这件事情,不是更好吗?这对我来说也是有启发的。曾经觉得孩子都已经7岁了,怎么还不能自主阅读?别人家的孩子都可以自己读书了,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当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就会催促她,并且以目标导向去要求她去读书,当然了,这个过程最终证明是不快乐的。大人和小孩都不快乐,甚至会加剧与孩子间的矛盾冲突。当我们能够像那位为爱朗读的爸爸那样,在孩子的阅读道路上成为他的陪伴者的时候,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对阅读的兴趣就在无形中被培养起来了。孩子终将有一天不需要我们再为他读书,到这一天的时候,是否还会为之前孩子抓着我们不停地讲书而感到烦躁呢?我想回忆起来的时候,那种被需要的价值感,一定是很幸福的。就如张弘老师在分享中提到的松居直老师在《幸福的种子》中提到的,那位认为电视里的主持人讲书比妈妈好多了,让孩子去听主持人讲书,孩子回应妈妈说到:“我不喜欢阿姨讲书,我喜欢妈妈讲书,因为妈妈可以抱我”。是呢,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其实背后是一种爱的陪伴,这种爱是不能被其他没有情感链接的人代替的,即使那个人讲的比爸爸妈妈好一百倍。孩子需要的是一种一起共读的状态。
亲子共读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这也是今天对我的一个很大的启发。即使孩子有一天不再需要我们的陪伴,而是自己可以去独立阅读,我们与孩子的“亲子”状态仍然可以持续下去,只是换一种方式的存在。比如亲子共读中,孩子读孩子喜欢的书,我们读我们喜欢的书,岁月静好的状态也是很好的。在孩子的不同阶段,我们都可以让书成为我们与孩子联结的桥梁,即使在青春期这个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敞开心扉的阶段,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读书去与孩子联结,可以跟孩子一起读他喜欢的书,然后一起交流,通过读书,了解孩子内心的世界。张弘老师提到自己的母亲已经82岁了,仍然保有阅读的习惯,至今母女二人仍然时不时的一起读书交流,这种状态想想都是很令人羡慕的!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一直读书到老的信念,做这样的一对母女。张弘老师提到母亲在她8岁生日的时候送了她一本《富兰克林》,并写上寄语,希望她“能够长大后有想像,有创造,有贡献,富兰克林就是你的榜样。”富兰克林的好学探索精神也深深影响了张弘老师。而且在每次送书的时候都会给女儿写一行寄语,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借鉴方式。
林语堂说“脚趾头在自由了,思想就自由了”,亲子共读也是减压的过程,让亲子共读成为一种好关系生发的状态。陪伴孩子唯一的童年,高质量的陪伴爱是最重要的,并不在于给他报了多少网课,学了多少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