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寄语
思考以前,伯衡君买了不少书,可是所看的还不到所买的四分之一,漫漫书堆就堆在那里了,后来电纸书兴起,买了kindle,也是搜罗了很多书,确实也都看了不少,但是获取的知识质量确实不高,因为觉得这些我都会,何必照着做呢?也就是懒,等直面问题时,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后来,随着阅历和经验增长,这方面的毛病已经渐渐消弭了,分享一些经验,希望能启迪类似经验的人儿。
经验分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这句话“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可以看一下有人对此的注脚,相当深刻: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如此读书又有何用?
受教育的目的首先在“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古人读书是志在圣贤,而现在人读书是志在赚钱。很多家长和老师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分数,不注重品行教育,结果小孩越学就越傲慢。讲的头头是道,自己没做到,这样就变成伪君子了,因此品德的提升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学能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本事?这个要谨慎于开始!做家长和老师的一定要有正确的引导观念才行。现代社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教育只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手段,没有道德的指导,科技知识极有可能被滥用而贻害人类。对个人而言,有才无德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如果只是一味地做,而不去学习圣贤教诲,那就会变得自以为是,执著自己的见解,违背了真理,这也是不对的。
人的学问,随着你阅历的丰富、人生的历练,应该要相对提升才对。如果你裹足不前,觉得自己已经学得不错了,任凭自己的想法来做一切事情,就很可能会做出许多不合义理之事。所以有空闲时要不忘展开圣贤的典籍,从圣贤的典籍中反观自照,找出内心与圣贤的差距,随顺圣贤的教诲,依教奉行。通过不断地学习,当我们把圣贤之道真正领会了,把圣贤的教诲转化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体悟,转变成自己处理事情的方法,当我们真正有了这样的智慧以后,在生活当中出现什么问题都可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这样我们的人生旅途就会愈来愈幸福。这是提醒、勉励所有的人,读书要有恒心。
伯衡君是在买了kindle之后才渐渐不买实体书了,但是电子书还是会购买,只是读啊读,不假思索的接受,也没有去实践,只觉得我了解了,那么我就会了!
可是,那是真会了吗?
并不是!
就比如掌握了重复,对比,对齐,关联性这四个平面涉及的四个要素,觉得掌握了宇宙真理,其实到现在实践起来,才发现里面的学问深奥着呢,单说这个对齐吧,有左对齐,右对齐,上对齐,下对齐,居中对齐,旋转对齐等等,而这些引申出来的对齐方式又要和其他三个特性相互组合,又会引申出不同的组合,怪不得有人说只有在一个技能上投入10000小时,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并非胡言乱语。
而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有限,就需要将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来,只有自己感兴趣了,才会有动力全身心投入去做,这样一来,反推回来,那么也就是说要读感兴趣的书,不要强迫自己读不喜欢的书,那样你的内心是不会去实践的。
而不喜欢读的书,却对自己极为有益,那该如何是好?此时就需要培养相对应的兴趣了,伯衡君此前曾经写过一篇这个文章《 由兴趣使然的学习方法,帮助你触类旁通 》,需要学会给自己催眠,让你的兴趣养成。
有一个流行词就是“种草”,在心里埋下一个念头,埋下一个种子,不知就会在哪一天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成了!据科学报告,在临睡前对自己催眠是最有效的,所以要培养兴趣,在临睡前种个草,或许,这个兴趣就会让你的人生变得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