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889115/9b5212a78e0d70e5.jpg)
一、见
昨天是4月12日,距离3月12日(简称312)那次极端的行情正好过去了一个月。
这一段时间,不停的看到有人爆仓,有爆仓半个亿的大佬:
![](https://img.haomeiwen.com/i6889115/30d13d61704adbed.png)
有币乎上曾经的热门作者,也有微信群里的小伙伴。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听金马的直播,他里面提到了身边的三个使用低倍杠杆的真实案例:
1. 有玩杠杆期货的老手,身家A10,312差点爆仓了几千比特币
2. 资金费率套利爆仓的小伙子
3. 使用信用卡套现炒币的小姐姐,由于312极端行情,心态彻底崩溃
具体详情请点击原文链接:https://bihu.com/article/1646508564
低倍合约真的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安全,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都有可能栽倒在黑天鹅的极端行情下,一夜回到解放前。
二、感
江南愤青发表过一段话,说明为什么十倍杠杆比三倍杠杆安全,真是相当违背直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6889115/2fd05ce5f6b89607.png)
上图的那个师兄看起来做法有些不合逻辑,自己不愿平仓,一定要借助理的手搞定,但仔细想想也符合人的真实心理。
低倍杠杆,由于是钝刀割肉,反而有机会去体味其中的痛,有机会去弥补自己的过失。人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看错,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加保证金,最终窟窿越堵越大,直到不可收拾为止。
笑来老师在别做《别做“险盲”》那篇文章里提到一句话:
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
文中举了抛硬币的例子,如果两个人赌本相同,且赌注大小恒定,由于抛硬币是概率为¹⁄₂的游戏,那么最终双方输赢的概率就都是¹⁄₂。
但是,如果一方的赌本更多,那么他最终获胜的概率就会更大。由于玩的是概率为¹⁄₂的游戏,所以,如果其中一方的赌本是另外一方的2倍以上,那么前者几乎必胜。也就是说,在这个游戏里,赌本越多,输的概率越趋近于零。
所以在投资时使用杠杆,表面上低倍杠杆的倍数低,似乎爆仓会更加困难一些。
但是如果考虑赌注的大小,其实和高倍数杠杆的风险是类似的。
小资金 × 高杠杆爆仓的概率 = 大资金 × 低杠杆爆仓的概率
所以时刻谨记那句话: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 。
三、思
明白了低倍杠杆的风险,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人为什么在亏损时,往往选择增加保证金,而不选择割肉清仓呢?
是因为基于“损失厌恶”的心理。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又叫损失趋避,指人们认为放弃一件事物的效益损失大于得到一件事物的效益所得。
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一句话概括就是:当你处于亏损的状态时,你更愿意去冒险。
甚至有经济学家对此做过量化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是:获得200美元带来的快乐,才能平衡损失100美元带来的痛苦。
即研究人员认为损失带来的负效用大约是同等收益带来的正效用的2倍。而这个倍数也被定义为损失厌恶系数。
![](https://img.haomeiwen.com/i6889115/617f9b4281832995.jpg)
那么继续思考,人为什么会有“损失厌恶”的心理呢?
因为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生存竞争是非常残酷的。远古人类长期面临的这种残酷局面,吃了上顿没下顿,一直到现代文明开始后才有所缓和。
在这种恶劣自然环境下,系统机会的期望值出现负值的概率是远高于正值概率的。这时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决策行为,其决策失误带来的后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巨大。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多宰杀一头猎物能改善的生存质量只是暂时的。毕竟吃一顿丰盛的,寿命也并不会因此得以延长。但面临损失就不一样,稍有不慎就很可能被大自然淘汰,
因此,损失厌恶型主体比非损失厌恶型主体在长期进化中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这种不对称的自然选择压力,正是损失厌恶偏好的心理根源。
四、行
明白了低倍杠杆风险巨大的原因,笔者会做出2个选择:
①不选择参与合约和杠杆,踏踏实实场外努力赚钱,购买现货就好
②由于币圈价格的波动巨大,一定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不要倒在黎明前。同时要明白有时死拿不放,不一定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损失厌恶^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