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天气有点热,我们急匆匆的去过缆车🚠后就躲回了凉爽的家里。我给波娃喝了一些果汁,吃了一块饼干。然后允许他可以自己玩儿一会儿,当然就算不允许他也没什么事情可做不是。然后我就看到一幕让人倍感安慰的画面-波娃从高脚凳上爬下去,走到自己的房间,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然后坐到小桌子旁边,一页一页开始翻看起来。当伴随着他的自言自语翻看完这本书后(一本大概10几页的图画书)。他问我:爸爸,我可以听动画片吗?可以吗?我不看,就听。 是不是很欣慰,似乎一切的训练都产生了积极的果效。
当然,这恰似昙花一现的画面出现的频率在逐渐的增加。伴随着孩子大脑的成长,一些好的行为会消失,而一些新的好的行为会慢慢出现。所以,请不要因为一个好的行为而放松警惕,页不要因为一个坏的行为而过渡沮丧,只要我们坚持住作为家长的界线,孩子是终究会比较接近我们所期待的样子的。
今天说到看书,其实这是他妈妈培养起来的好习惯。每天,无论妈妈都累,都会坚持给波娃读书,从翻页,到指着字读,到讲解其中的意思,然后附上祷告,闭上眼睛回忆等等。有时候我们还会做书上的手工。当然偶尔大家有力气还会角色扮演一番,不过很少这样做,因为精力有限。到晚上已经不剩多少能量了。
但看书也不仅仅局限于给孩子讲故事这件事上。我们还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树立榜样,例如在我们吃完饭以后,在等孩子吃完饭的时候,会喝一杯水,捧一本书看,当然书也是要有选择的,不能说我捧一本八卦杂志来看,然后期待孩子每天捧着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例如,配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捧一本书看,配孩子在妈妈或爸爸买东西而我们等着的时候看一本书。也就是让孩子看到我们是处在手不释卷的状态下,他就自然而然的学习了。
当然现代人的挑战就是手机,我们有时候觉得我是在看书啊,只是我在看电子书啊。朋友,这个真的不是理由,孩子可不看你是在看电子书还是在看小视频。他只看你拿着什么,然后他就会在这个基础上去模仿,而且往往他会在其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来做。
如果你拿着手机看电子书,那么他多半会拿着手机看视频或者玩游戏。如果你拿着书在看书,那么他有可能会拿着书看小说。我的意思是,人性本就是贪恋享乐,寻求舒服的(如果你不是,那么恭喜你。)所以虽然有些时候,我们拿起手机来读书更方便,但为了让波娃看到我们真正做的事情的单一性,我还是选择拿起纸质的圣经来读。同时会把东西写在本子上。有时候为了引导他思考做事的逻辑性,我会把我思考的细节和他说来听,他也会学着去这样来思考事情。
所以看似是看书的培养,其实是说榜样的力量。今天我们看着手机带孩子,明天我们就需要学着接受一个看着手机吃饭,看着手机和你说话,看着手机写作业的的孩子。(当然,我没有责备任何人的意思。这些当中有我犯过的错误,我在反思后也在努力的纠正中。)例如原来我喜欢边做饭边听一些类似:小说,历史故事,等等的读书节目。但后来我发现波娃也开始期待学我的样子后,我心中的声音给我一个特别大的提醒:如果有一天波娃戴着耳机和我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我是会开心呢还是伤心。当然我知道我会伤心,所以,我先要改掉自己在波娃眼中的行为模式。
很感恩的是,我心中的声音还提醒我,不要只做在他眼前,而是要人前人后保持一致。所以,借着这份提醒,我终于从习惯听着东西做事中慢慢走了出来。虽然还会有想听的欲望,但心中的提醒会越来越清晰且有权势。让我知道我不该那么做。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明天聊【对话-做家务是我们大家的事】
竟然是一些最好的信息被当作不可传播的信息而锁定了。再试试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