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句老话说“谈钱伤感情”,
很多人为保清名,都“羞于谈钱”,
钱乃身外之物,但不谈伤身,
今天,就让我们俗一把,
谈谈古人的金、银锭子,
看看那些难得一见的“真金白银”,
都长啥样吧!
【银锭、银铤】
银两,指的是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始于汉代,盛行于明清。唐宋金时期是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银铤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银锭是在明代才开始实行使,其造形繁多,朝代与地域都不同。下面就一起来看下古代真正的银锭和银铤是什么样的…...
银锭
清 银锭
五十两银锭
明 “广州府椒木银”五十两银锭
明代素面螺纹十两银锭 重339.0g
清末“财”字一两小银锭一枚 重36.4g
银铤
南宋“霸北街东 陈铺 重拾贰两半”六排戳银铤
南宋 “京销渗银 东陆铺”六排戳五十两银铤
南宋 “京销铤银 沈铺 重贰拾伍两”六排戳二十五两银铤
银子到底有多贵?一两值多少钱?
我们常常在一些电视剧中看到某位少爷小姐出手“阔绰”,吃个饭花掉几两银子,输个钱输掉上万两银子之类的情节,其实这些什么天价馒头、天价酒菜,都不合史实,要知道,在古代银子的价值是很高的!
清光绪 一两银锭
清 湖北“湖北厘金 光绪二十五年 十二月 官钱局”五十两银锭
对此,有人就大概算了下,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清·山东临淄宣统十两银锭
清·四川吉生元双戳十两银锭
在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乾隆初年更是明码标价,捐一个道台只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道台”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干部)
清 山东“历城 光绪年月”三排戳十两银锭
清 湖北“三合正”双排戳五两银锭
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
清 福建“闽海关 十二年三月”十两银锭
清 江苏“沐阳县 二十五年七月 徐永顺”三排戳五两银锭
要知道明朝万历年间的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而那时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
清 河南“陈留县”五两腰锭
明 无文螺纹五两锭
到了清末,在签订大量丧权辱国的条约后,银元更是稀缺,平常老百姓只能改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了。所以,那时许多人至死都未见过银子,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
【金锭】
明 “长沙府 天启元年分 岁供王府足金五十两正 吏杨旭 匠赵”伍拾两金锭
金锭是古代最值钱的流通货币,比起上面的银质的家伙又身价高了不少。金锭有黄金锭和赤金锭两种,有十两、50两和100两三种重量。
清 乾隆年间十两金锭一枚
清 “方九霞 足赤”“甲”壹两金锭
金锭虽没有像银锭那样成为民间之行用品,但用于馈赠赏赐的情况在古代很普遍,史载黄金有时也充当官奉,黄金还用于间接地赋税,即将收缴上来的物品和税钱兑换成黄金,再上交国库。
南宋二十五两金铤 重951克,造型独特,为早期南宋朝廷上贡之库金,非民间之行用品。
明代十两元宝型金锭 重364克,此金锭造型优美,原始金光,为明代早期库金,极少见,珍贵。
至于金锭的形制,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金锭一定是金元宝,其实古代的金锭,多为立方体、椭圆形、葫芦形。
明代 金锭一枚
明代十两元宝型金锭一枚 重374g
明嘉靖 「大明嘉靖四十年十月内户部造」五十两金锭
南宋“陈二郎 十分金”十两金锭 重370克
南宋“重二十五两 相五郎 十分金”二十五两金锭
清 乾隆年间十两金锭一枚
如今,以银锭子、金锭子
为代表的重金属货币已退出市场,
成了我们研究古代经济的重要史物。
但真正收藏级的这些“真金白银”,
还是岁月不掩其华,
不仅线条优美,质地温润,
有些还被附上了岁月的痕迹,
裹上了美丽的包浆,
可谓魅力不减!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时代收藏网公众号:sdsc20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