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直很崇拜东坡先生的豪迈情怀。有幸读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才渐渐地更了解了苏轼的生平。
古人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是读书人的理想出路,按照苏轼的卓越能力和高尚品德是足以能够做一个好官,然而世事难料,不久便卷入政治漩涡,苏轼也因如蝇在口,不吐不快的性格被反对派所憎恶,以各种理由向皇帝进言请求治罪(因不了解,对王安石变法不予评论)。苏轼虽然没有在政治上致君尧舜如愿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他每到一地,必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尽自己所能为民排忧解难,在徐州治理黄河洪灾,在杭州整治西湖,兴修水利,创办医院,请求免除百姓债务,在黄州没有官职时也成立救儿会,旱灾时会为百姓求雨,洪灾时敢于说出真相,请求赈灾。令人敬佩的是,政治生涯的不顺和生活的窘境没有磨灭他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品格,我们仍然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的风光霁月真情流露。
对于妻子,他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思念兄弟时,写出公认最好的中秋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写西湖的美景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在江上的一叶小舟上喝酒,吟出“长身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在惠州时,写酒颂,描写陶然微醉之乐“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乐;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如此佳句,不胜枚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