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谈《苏东坡传》中对比的手法

浅谈《苏东坡传》中对比的手法

作者: 北方青蛙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22:20 被阅读78次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卷二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王安石这一人物,通过在外貌、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对比,突出了两位宋朝大文豪截然不同的形象,表达了对苏东坡的喜爱。

        作者在外貌、习惯的描写上将两人进行了对比。书中提到王安石是一个“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的“怪人”,而苏东坡“脸色红润,热情洋溢”。外貌是人们对他人第一印象的评判标准,两人的形象迥乎不同,体现了苏东坡热情乐观且正直可靠的性格。作者还引用了苏洵《辨奸论》中的语句来充实自己的观点。另外,作者描写了王安石不修边幅、衣着随便、喜欢“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与苏东坡注重养生的习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两人都因其文采而闻名于世,但作者明显表露出了对苏东坡的偏爱。

        作者在两人的性格以及政治上的策略进行了对比。王安石希望改善农民的生活,发动变法,其中本应有利于人民的青苗法却因强民借贷使得贫农们苦不堪言。而苏东坡注重的是为人民修筑水利工程,一同抵御水灾,在饥荒的日子里努力地向朝廷请求拨款。王安石的激进和苏东坡的务实、爱民可见一斑。苏东坡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文中说“苏东坡则事事听从妻子”,与之相反的是王安石的固执、刚愎自用,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任用小人。两个迥乎不同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两人政见不合,读者也很自然的会站在苏东坡的一边,作者通过比较,为苏东坡树立了一个正面的形象,对苏东坡的赞许也体现在其中了。

        作者虽然在文中指出了王安石的诸多错误,但在表达主观看法的同时,也从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使读者对王安石有更全面的了解。书中描写王安石“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可见王安石的勤勉,作者又通过许多事例表现了王安石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等品质,对王安石的雄心壮志以及失败的过程原因进行详尽的剖析,使读者对王安石的了解更为全面,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作者还引用了几则苏东坡与王安石之间的笑谈,这些内容,能让人更好地了解苏东坡和王安石之间的人物关系,也减少了读者对王安石的反感。

        作者在苏东坡和王安石客观的对比中突出了苏东坡美好的品质,也使读者对另一个重要人物——王安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杜嘉胤

相关文章

  • 浅谈《苏东坡传》中对比的手法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卷二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王安石这一人物,通过在外貌、...

  • 浅谈《苏东坡传》中的王安石相关部分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于上世纪所著的作品,如作者所言,本书记叙了“一个诗人,画家,以及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但许多人...

  • 生动有趣的选材,使人物走入人心

    ——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传》最初是林语堂先生写给美国读者的一本便于他们了解中...

  • 读书札记:苏东坡其人

    苏东坡传写得好的,窃以为当属林语堂。 林语堂在写的《苏东坡传》序中,第一句就是,“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

  • 又见苏东坡

    第一次全面接触苏东坡,是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林语堂在自序中说道,写《苏东坡传》纯属个人喜好,无他。这种纯粹让...

  •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

    这些肥胖的幸福根本不是真正的幸福,是虚假的自我欺骗,这样的幸福你要吗?比如:看到好吃的,就忍不住大吃一顿,吃...

  • Day32《青鸟》第四讲

    Day32《青鸟》第四讲 您怎样理解文中反复出现的对比手法?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

  • 甘肃临夏,颈椎病的正骨复位手法!

    这是我对颈椎正骨复位手法中的几个技术要点的浅谈! ①无痛柔性正骨手法要掌握提,拉,旋的要点②正骨理论:筋跳槽,骨错...

  • 读《苏东坡传》之英雄人生

    在《读《苏东坡传》之豁达一生》和《读《苏东坡传》之平生为口忙》中,我们谈到苏东坡一生的风趣以及对吃的情有独钟,那么...

  • 《苏东坡传》中的王安石

    作者:申畅书 若将《苏东坡传》归类为传记小说,那么可以说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的描写,真可谓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苏东坡传》中对比的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hb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