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人对土地的热爱,就如孩子对母亲的爱,总是那么温暖。
涛出生在东北黑龙江省东南部的一个小县城下属的小山村-勃利县镇南村红星屯。镇南村位于勃利县的南部,涛想这也就是村名的由来吧,距离县城有36公里大约40分钟车程。镇南村由4个自然屯组成,住户共计200多户人家,而涛的出生地-红星屯在4个自然屯里是距离县级公路最远的一个屯子,离公路大约有8里路的路程,走路需1小时左右,屯子里住户70户左右,也就是这个靠着大山的小屯子曾载了涛所有的童年时光。
屯子四周为农田环绕,前后大约400多垧地(东北的土地计量单位),也都是涛爷爷时代,由涛的爷爷海领导村民和生产队一镐镐开垦出来的,这些土地原本都是些荒山草甸不打粮的主,要没被开垦的话这些土地和后来的肥沃农田一点也挂不上边儿。整个屯子背靠一座小丘陵,坐北朝南,屯子前面有一条小溪,宽度大约两步,是村里妇女洗衣的好去处,也是鸭子鹅子,孩童玩耍的天堂。这溪水自深山老泉而来流经村子,最后到西边和大河相汇去了。
东北的土地是黑土地,出了名黑色,这也是区别于东三省吉林、辽宁的地方,这土地也是打粮最高的土地,孕育出全国闻名的水稻、大豆。我家乡的土地当然也不列外,自从孩提记事起就在黑土地里打滚儿,听妈妈说:小时候没时间照顾孩子的时候,在涛2岁时就领着他去地里了,大人们在干农活,而涛就在地里肆意的玩耍,他的玩伴有很多,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土里钻的昆虫蝼蚁都是他的朋友,每每涛都能和它们玩上一小天,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涛仍然对土地怀有深情的原因吧。
在涛老家的土地政策,建国之后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第一次,就是生产合作社,大锅饭时期,那时候涛的爷爷海曾经当过生产队队长,领着大伙一起开荒种地这才有了后来这片片良田。第二次,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大锅饭时代结束了,为了调动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实行分田到户,每家每年交一定公粮之后余下的粮食供自己支配,涛的爸爸忠就恰好赶上了这个时代。按照政策:每人4亩口粮田,涛的家庭共分得1垧6亩田地,另加承包的自由流动田,年头好的时候也刚好够维护农村基本生活。屯里人的生活都是与土地相关的,除了大田之外,家家户户房子外面都有自己的院子、园子用来种菜。涛的家是由一趟3间泥土瓦盖的房子,坐落在屯子的最西边,屋子后面有一排杨树是涛小时候和父亲一起种的,如今那树已经10几米高了,两间堂屋之间是厨房(我们那叫厨房为外屋地),大屋子里面主要是家具、电视、有一席东北的标配大火炕。厨房里有2个灶台,上面两口八印大铁锅,旁边外加一个小火炉用来在冬季烧火墙(火墙就是一面墙中间空的可以走烟,冬季一烧起小炉子后整墙都热乎,全屋子暖暖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