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李笑来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了“元认知”。说实话,我还没理解到“元认知”,这周文章是一看再看,还是不能完全,深入的理解。前面几次的话题写作,我基本很少摘录文章里的文字,都是直接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案例。然而这期我必须大量的摘录原文中的文字,对其一句一句的去理解,去思考,去认识,这才是开启“元认知”的正确模式。
这段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写“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读后感,看到小伙伴们都会引用原文中的文字,然后加以自己的理解。看完后很不以为然,文章大家都看过了,相互分享直接写出自己的认识,理解不就可以了,大段大段摘录干嘛呢?又有什么用呢?---------------其实这就是在学习上我和大家“元认知”的差距。把文字写出来,或者在电脑上打出来,边写边打的过程中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和只是读过之后的思考是截然不同的。边写边打的过程中,给大脑更充裕的时间与更多的注意力去分析思考每一个字词。而只是读一遍的话,大脑跟不上,分析思考的层面只停留在句子或者段落中。然而一篇文章最核心的东西,是由最核心的字词组成的。所以阅读,要读到字词里,要做到咬文嚼字。
下面正式开始我对这周“元认知”的理解。
元认知能力,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思考是一件非常难又容易忽略的事,很多人处理事情的时候都是拍脑袋决定。说是经验判断,可从来没总结过经验,只有经历没有经验。自己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凭主观思想去判断决定一件事情,找不到作出决定的依据,回想不起做决定的过程,最后常常也是错误的决定。这是典型的缺乏元认知能力。
1.越是简单的事情,其实越容易被人忽略。因为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这些表层的意思,而不再去深挖其中的本质。
2.事实上,我并不认为:情商:是个东西,翻阅大量的书籍与文献之后得到一个结论,所谓的情商是个伪概念。
这种不求甚解的错误方式,也是经常犯。无论是看书,还是接受网络新事物。都只是看过之后,哦,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得记住它。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根本就没有去查,没有思考。等到要使用的时候,就常常怀疑自己会不会说错,会不会用错。而李笑来的学习态度,对于“情商”的理解,去翻阅大量书籍与文献,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而我们大多数时候只会被动接受别人的结论。当接触到两个相反的结论时,就怀疑、犹豫了,又对比不出之间差异好坏。
那么多人之所以容易受情绪干扰,脑子不清晰,其实就是因为总站在最底层与大脑纠缠,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有机会站在更高的层次去控制它。
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想得到自己能够有机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知道哪些书籍,或者哪些学习方式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控制情绪。然后想到要去学,学了要思考,思考了要运用,这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阻碍了获得这个机会。
1.看到智商高的人,总觉得人家天生聪明,可以轻松解开复杂的数学题目。而不会觉得,对方其实是知道了这些数字背后更深层次的原理。
看到情商高的人,就会羡慕对方的社交能力,但真正本质的是对方能够洞察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需求。
元认知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光能帮你了解自己,同时还会让你更加了解别人。
2.他们不仅在读书的时候如此,上学的时候,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在为了应付考试而疲于奔命,他们却学会了如何学习;在工作的时候,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在为了应付老板的任务而疲于奔命,他们却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工作,如何有效的领导,如何有效地创造真正的价值。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是在自说自话的时候,他们却可以成为“认真的聆听者”----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你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而这么大的差异又来自于多么简单的一个过程?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误以为优秀的人都是天生的,自己没有机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怎么努力都不行。更大误区是,常常以为自己不通过练习能突然开窍,如遇奇遇,一下子打通任督六脉练得奇功。能轻松解题,轻松社交。从没想过这些能力靠不断思考,不断了解自己,不断了解别人习得。
演示思考“时间总是过后才显得飞快”
嗯,真的是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若是这种感觉是真实的,那我为什么竟然忽略了这个事实?我究竟错过了什么?
若是这种感觉是真实的,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如何思考?如何判断?如何行事?
我还需要纠正的是什么?
嗯,真的是呢............(确实每天要睡,每天醒来都觉得时间过得飞快,恐慌时间的流逝)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过去大量的时间被浪费了,浪费没有价值,会觉得时间飞快。现在每天很忙,忙得时间不够用,也会觉得时间飞快。)
若是这种感觉是真实的,那我为什么竟然忽略了这个事实?我究竟错过了什么?(忽略这个事实,因为已经习以为常。只是把这个当做一个感受,让自己觉得恐慌的感受,不愿刻意的去想起恐慌。然而不管你想不想,事实依然存在。错过的就是依然任由时间飞快而过。)
若是这种感觉是真实的,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如何思考?如何判断?如何行事?(过去的时间永远就过去了,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未来,让自己活在未来。)
你在读别人的文字的时候,就是在拿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作对比。看看哪些方面和你想的一样,哪些方面和你想的不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锻炼元认识的过程。
如果你有记录的习惯,阅读过去的文字就相当于和过去的自己对比,反过来检验这段时间自己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这就是学习效率的差别。大脑总是对外来的东西产生抗拒,全盘接受就相当于把知识全部定义为外来东西,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困难。如果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方的思维方式作对比,相当于在找到外来的和自己的之间的联系,有了这层联系,接受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为什么平常不知道怎么思考?有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没有记录的习惯,想不起来以前是怎么思考的,想不起产生一个决定当时周边的环境影响,自己的学识认知,情绪是什么状况。从而也认识不到自己思维的变化,更加认识不到思维是可以改变升级的。
元认知能力起作用的方式事实上极其简单:
哦,我原来是这么想的................
嗯?我这么想难道是不对的吗?
啊!我应该这么想才对...........
就是这么简单的方式,要做的就是相信就是这么简单就能锻炼元认知能力,坚持的锻炼下去。
这次的又长,又乱,又臭,辛苦你阅读了。祝国庆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