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日常规
1 罗辑思维:有一个结构化的思考方法,叫“三门模型”。第一扇门是花园门,第二扇门是房门,第三扇门是卧室门。
那有的人花园大门敞开,但是你很难进入房子的大门。他面子上很热情,但是很难和他有深交。而有的人呢,花园门紧闭,房子大门也不轻易让人进。可一旦让你进去了,那他恨不得马上把卧室门也给你打开。这类人平时很内向,但别人稍微对他真诚一点,他就恨不得把心掏出来。
你看,用这个三门模型来衡量人,是不是就能更精准,类型也丰富得多?对,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更多的信息,我们只需要有更多维度的思考框架,就能加深对事实的理解。这就是结构化思考的力量。
2 吴军《格局》:回想那些成功人,他们的确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格局都超乎寻常地大。中国台湾商业巨子王永庆先生有一句话,“人有多大的气度,就做多大的生意”,其实就是在诠释这个道理。
据我观察,他们都十分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有非常明确的方向,然后用正确的方法沿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他们并不贪图步伐有多大,但是因为从来不去做,或者很少做南辕北辙的事情,反而总是先人一步到达终点。相反,一事无成的人常常跑得很快,却在锲而不舍地兜圈子,或者受到环境的诱惑而不断改变方向,甚至干脆背道而驰,几年、十几年后回头看,又回到了起点。
一个人明确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后,根据自己的能力掌握好节奏,已经在格局上领先于同辈人。当然,很多人会觉得,知道自己的位置还不简单吗?往四周看看,找一个参照系就可以了。其实,现实中真不是这样。比如,不同人对今天时代的认识就千差万别。
你如果到社交媒体上看看,就会发现依然有很多人梦想成为拿破仑,他们试图通过显示自己的力量而赢得社会的认可。但遗憾的是,今天不是拿破仑的时代,而是和平发展的时代,如果谁还想通过武力,包括商业上的武力成就事业,那就大错特错了。提升这个时代人类的福祉,才是正确的、该做的事情。我常常讲,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当今的拿破仑,那一定不是某一位将军,而是比尔·盖茨这样的人。今天,创造出比别人更好的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力量。
我说今天世界总体上是和平的,可能会有很多人不同意,他们会找出恐怖主义和贸易摩擦来反驳我。他们担心衰退,甚至有的人过分担心战争将要到来。这些错误的判断,就如同在森林中搞错了自己所在的位置,不管接下来如何努力,都难以走出森林到达目的地。中国在过去的40多年里实现了长期和平发展和高速增长,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有人不断抛出“中国衰退论”。基于这种错误的判断,很多人错过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快车。类似地,硅谷地区已经快速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不同版本的“硅谷衰退论”隔三差五地出现,以至很多人错失了信息革命的良机。如果再往前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虽然问题重重,却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投资那个时代,就容易成为赢家;误判了那个时代,就可能退出历史舞台。那个时代的美国集中催生了人类一大批富豪,而在那个时期退出美国市场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则逐渐由盛而衰。
对未来的判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相信中国还能稳定发展20年,他采取的做法必然和怀疑论者截然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
当然,即使搭上了持续发展的快车,人的格局也会决定他们最终能站多高、走多远。比如,在同一个时代做风险投资,J.P.摩根和马克·吐温由于格局不同,投资的结果就有天壤之别。
金融巨子J.P.摩根应当算美国最好的天使投资人,他在爱迪生还没有发明电灯之前就投资了这位天才发明家。不过,如果他仅仅投资了爱迪生,只能算是运气好。事实上,他还投资了爱迪生的竞争对手特斯拉,以及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无线电通信的发明人马可尼。对J.P.摩根来讲,他投资的其实不是某个具体的发明家或某一项技术,而是“电”这个未来的产业,这就是格局大。
相比J.P.摩根,同样做天使投资的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格局就差多了。马克·吐温是位了不起的作家,一生挣了无数版税,却不是一个好的投资人,他的投资全都打了水漂。马克·吐温的问题在于,他只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希望通过投资控制一些出版公司。他只看到一家家企业,而非一个行业。事实上,出版业在当时并不是一个能够快速发展的行业。有人向他解释过贝尔的电话技术,但他觉得那是天方夜谭,于是错过了最有希望的一次投资机会。
无独有偶,巴菲特和他父亲在格局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巴菲特父亲做投资的年代,美国的汽车产业刚刚兴起,有很多家汽车公司。巴菲特的父亲一家家看过去,根本搞不清楚哪家值得投资,于是错失良机。巴菲特讲过,父亲至少应该做空马车公司的股票,因为汽车发展起来,马车就会消失。巴菲特看到的是一个大时代,一个新产业,格局就大;而他的父亲总是纠结于细节,一直在寻找哪家汽车公司更值得投资,在格局上就有欠缺。
上面两个例子,说明了人在方向选择上的格局差异。而当明确了位置和方向后,格局的大小就要看采取行动的方式。在这一点上,格局大的人追求的是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格局小的人满足于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
对大多数人来讲,获得偶然的成功并不难,难的是逐渐让成功从偶然变成必然。一个二流的网球选手,偶尔也能发出ace球,但那种成功很难重复。而顶级的选手能够在每一场比赛中不断发出ace球,比如伊万尼塞维奇,他曾经在一年内的正式比赛中发了近1500个ace球。如果仔细分析二流选手和顶级选手的动作,就会发现二者有巨大不同。后者不仅动作标准,更重要的是,每次发球动作的一致性极高,简直就像一个发球机。
人类历史上不乏天才,但是在17世纪之前,科技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都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会出现,而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17世纪之后,在哈维、笛卡儿等人总结出科学方法之后,科学家和工匠们主动应用这些方法,让科技成就不断涌现,这才让人类社会开始飞速进步。采用不正确的方法,偶尔也能做好事情,但是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让成功变成大概率事件。
回到J.P.摩根和马克·吐温投资的例子上,二人除了在方向的判断上有差异,投资的方法也不同。作为职业投资人,J.P.摩根在做投资时严格遵循投资规范,不受个人好恶的影响。看到电会改变世界后,他就义无反顾地去投资;看到给特斯拉的投资不会有结果时,就果断止损;看到爱迪生和马可尼能够不断发展,则加倍支持。今天的风险投资依然必须遵守这个原则,不断追加成功的投资,及早退出失败的项目。相反,马克·吐温的投资方式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主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操作。因此,马克·吐温即便偶尔投资成功,也会因为后来不断的失败把之前挣的钱损失掉。
至于可叠加式的进步,更是会带来指数级别的提升速率。
我的弟弟吴子宁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进入硅谷后来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美满电子,从一个普通的研究人员做起,13年后成为公司的二把手。这不仅在硅谷的中国员工中很少见,在他的师兄弟中也是少有的。我问他成功的原因,他说除了要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外,主要是每往前走一步,都要聚集足够多的势能,让每一次进步都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基点,而不是每一次都要重新开始。这就好比澳大利亚袋鼠虽然每次都蹦得很高,但是总会落到起点,它们一辈子能达到的最高点很有限。而那里的考拉虽然爬得慢,但是每一步都为下一步打好了基础,最后总能爬到树梢,这便是可叠加式进步的红利。
要做到高速率、可叠加式的进步,关键是做减法,懂得放弃。放弃森林中各种小岔路上风景的诱惑,才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我弟弟就放弃了很多机会,在摩尔定律控制半导体的年代,半导体产业总是充满各种诱惑。所幸,他能花七八年时间专注在一个产品上,将它做到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而且每年能够产生超过10亿美元的营业额。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获得了280项美国和国际专利,这也确立了他在半导体行业技术和管理专家的地位。
今天谷歌公司内职位最高的华裔是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师弟,他从一名普通工程师做到了主管全球架构的副总裁,这在工业界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位置。他能做得这么好,也是因为放弃了所有不能对长远发展有用的短期机会。
谷歌曾经想让他负责整个中国的研发业务,这个机会看似很好,不仅能在职级上迅速得到提升,还可以衣锦还乡。但这限定了他发展的天花板,而且会让他远离谷歌最核心的业务。因此,他选择在美国坚守谷歌的核心业务。最终,由于他的业务对公司越来越重要,公司对他也越来越信任,并将最核心的业务交给了他。
不过,做减法很难,人通常喜欢获得而不愿意舍弃。两年前,一家发展很好的媒体公司的创始人向我咨询做一只基金的必要性,因为当时国内像样点儿的公司都喜欢做基金。他认为自己的人脉很广,一定能做好。我告诉他,如果他的逻辑能成立,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一定是央视基金或者默多克基金,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后来,他开始聚焦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一步都成了他后来继续前进的基础,现在发展得非常好。
2019年初,钱颖一教授和我一同梳理了中国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我们谈到了华为和段永平的vivo、OPPO。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聚焦,善于做减法。按照中国很多企业家的思路,这么成功的企业该顺便做房地产挣钱,但是它们没有。做减法,聚焦自己的特长,让过去的经验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石,使得这两家企业可以长期稳定发展。
人也是如此。一个青年人,如果能坚持做到高速率成长、可叠加式进步,即使起点低,即使30岁还不富裕,10年后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
当然,人也好,企业也罢,高速发展一段时间就会累的。因此,掌握好节奏是必要的。不懂得把握节奏的人,会因为一次失误失去之前的全部收益。这一点也会体现在本书内容中。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本书的内容,就是“格局”;如果用10个字来概括获得大格局的方法,那就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节奏。任何人,不论起点高低,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进步的速度,同时把握好节奏,几年后就会看到一个格局比今天大很多的自己,一个让自己感到不枉此生的自己。
二:今天是妈妈生日,时光如梭,54年出生的人现在已经六十有五了。她的一生是在勤劳和简朴中度过的。她最见不得的就是浪费粮食,浪费水和电。有了孩子以后,她和爸爸做了我们最坚强的后方保障,不然我们也不可能这么安心的工作。有时候在妈妈的眼里,我依然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而且她鞭策我的方式总是反向激励。有时候自己面上挂不住,还会吵两句嘴,但争辩完了以后,自己又后悔了。决定以后真的要改改这一方面,毕竟父母的初衷永远是为你好的。
三:今天上午学校开会,对于我们来说新的一学期已经开始。领导班子进行了微调。校长也说了我们今年面临的严峻形势。下午到校和他们整理了德语计划级部管理规划等材料。觉得自己去年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尽人意。有些缺乏督导;有些有督导,但没有评价;有些有评价,但没有公示。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改进,不断提升。
四:今天在网上碰上了一个高中同学,聊了几句,其实无论是他对我,还是我对他的印象都不是特别深刻。当年的我不愿意与别人过深的交流,而他在班里也属于默默无闻的类型。
有时候自己也在反思,现在的话基本能够平衡内外的关系,但我还是情愿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叔本华说:“无论友谊、爱情、婚姻的纽带多么牢固,一个人最终所能关照的只有他自己的福利,至多还有他的儿女。一般来说,你与他人的关系越密切,无论这种关系是工作关系还是私人关系,你的生活也就越糟糕。”
叔本华认为一个人必须是孤独的、闲暇的,他才能够掌控自己的时间,他才是自由的,因而闲暇才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人生的精华也在于闲暇。
叔本华也明显地看到闲暇、孤独和寂寞对于人所造成的坏处,但是一个人要真正强大起来必须忍受孤独和寂寞。叔本华说:“社会是狡猾的”,狡猾的社会让你和他人的密切交往当中感觉很充实,比如每天忙于各种应酬、酒会、座谈会、交际会等等,但是此种充实只是浪费时间而已,让人荒废了宝贵的时间而不自知。
与他人的关系越密切,越会有更多的人请你喝酒、唱歌、吃饭,越会有人向你借钱、麻烦你,好像你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为了大家而活,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让你产生“充实”的错觉,实则是耗费了生命。基于这样的理由,也就是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越密切,那么他的生活越是糟糕,叔本华还建议:“应当让年轻人从小就接受独处的训练,因为这是他通往幸福和心灵宁静的必由之路。”
学会独处,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与别人的相处之道,慢慢的学习,进步就会显而易见。
五:今天看到了李开复的一段话,他在《向死而生》中提出了人生的7个死亡学分:
① 保持健康
② 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③ 珍惜缘分、学会感恩和爱
④ 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
⑤ 避免名利的诱惑
⑥ 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
⑦ 尽所能让世界更美好
其实就像富兰克林给自己定的13条道德准则一样,我们只有对自己有着较高的期许,才会愿意去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不要求自己一飞冲天,只要每天前进一小步,这就足够让人欣喜!
2019.8.26复盘(结构化思考;妈妈生日;独处) 2019.8.26复盘(结构化思考;妈妈生日;独处) 2019.8.26复盘(结构化思考;妈妈生日;独处) 2019.8.26复盘(结构化思考;妈妈生日;独处) 2019.8.26复盘(结构化思考;妈妈生日;独处) 2019.8.26复盘(结构化思考;妈妈生日;独处) 2019.8.26复盘(结构化思考;妈妈生日;独处) 2019.8.26复盘(结构化思考;妈妈生日;独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