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听众的反应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这个人的处境不同,说同样的话,听众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我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叫富爸爸穷爸爸,反正就是一本老书了,很多人推荐过,但是我一直没时间看。最近有时间了就找来看一看。看了大概一半吧。整个阅读体验还是不错的,书中的很多观点也对我启发很大。
但我还没看完啊,结果前几天就看到一个新闻,也不知道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啊检索到了我最近在看这本书,反正不知为何就是让我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什么新闻呢?就是讲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是个骗子,书中的富爸爸是假的啊,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好家伙,我只看了一半啊,本来对书中的富爸爸的言语还挺是当回事的,至少是有启发的。
这下好了,我现在再去看这本书,总感觉怪怪的,总是开始怀疑书中的一切了。哎呀,看来这本书是看不下去了。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我也不知道比喻准确不准确,大概有点像这样:有一个东西呢,人人都说是圣水,是强身健体的神器,然后我就历尽千辛万苦搞来了一瓶,我刚喝掉半瓶,突然就有个人跑来跟我说:哎呀,你这喝的是尿啊。
这让我明白一件事,书的作者的品行似乎会对书的读者产生一些影响。如果作者是个骗子,似乎连书里的东西都是绝对的假货了,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的了,至少读起书中的每一句话总是会打一个问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