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在一个小圈子里做的语音分享,整理成文,略有删减调整。
大家好,本人从事产品相关工作已经6年了,在这过程中积累了一点经验,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基于大家职业和工作年限差别较大,我就以产品这个职业为题分享,为大家了解产品,成为产品,与产品愉快合作,做一点铺垫。中途大家可以随时提问。
首先介绍一个自问自答的产品
产品一般通过自问自答将自己的思考聚焦到落地执行上。我自己将这个过程,粗略的总结为:定方向,搭架子,做功能,抠细节。
定方向这块,比如游戏行业,pc时代,从端游到页游再到小游戏,每个阶段都产生了价值数亿甚至数十亿美金的公司,可能有的人会问自己,移动时代是否有对标的形态来达成相同的目标?从而定下自己移动端的方向和切入点;
再比如团购这个模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经历了很多层的演化,从单纯的折扣,到支付的演化;再比如淘宝这款产品,从具象的品类到抽象的服务升级(天猫、聚划算、超市、海外购……),这些发展方向很多时候未必是产品未卜先知,而是市场发展到关键节点,用户的需求已然开始发生变化,而产品在这过程中,需要顺势而为抓住这点。
定方向这个话题就不太展开了,因为这块是较泛。感兴趣的我们可以改天再抽取出来作为一个话题单聊。
搭架子比较好理解,就是确定产品架构,而产品架构感性的理解就是确定你呈现给用户的感知是什么?
做功能,是架构确定好之后,自然产品边界也就确定,所需什么功能,就按照框架快速迭代试错就好。抠细节就不用说了。作为产品,尤其是初入行的产品,学习方式是反过来的,先抠细节、然后去领悟为什么要做这功能、再懂得什么是产品架构,最后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去确立产品方向。
说到这儿,我们不妨想想自己平时都喜欢使用一些什么产品?以我最近两年面试的情况来看,致力于成为产品的各位同学,提到最多的有如知乎、今日头条、网易云音乐、豆瓣、same……假设大家是其中一款产品的产品经理,你觉得自己进去会做什么呢?
通过不断向自己提问并回答,理清逻辑和趋势,最后落地到执行细节,这个思考过程贯穿产品的日常。
其次我们说一个经常打脸的产品
有很多产品,它的方向其实是比较模糊的,需要产品不断自我拷问,而很多拷问结果会有多种答案,这些答案各有利弊,需要尝试才能知晓答案,这就决定了产品必然是一群经常被打脸的职业,而产品自身也需要不断反思总结。
比如我们看微信,朋友圈的滤镜功能是被逐渐弱化甚至取消了的。公众平台至今从公众号到订阅号和服务号再到之前传言还是要合并……打脸和试错的界限太模糊,但对于产品来说产品被打脸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打脸,拒绝承认错误。
再说说一群纠结的产品
产品是一个矛盾而纠结的群体,比如一个产品是追求小而美还是大而全?难点在于小与大如何判断取舍?这本质上是关于用户认知和目标的判断,你认为什么样的产品形态可以满足该阶段的目标诉求?
再比如产品与推广,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还是需要使用强力(流氓)手段去推广?这其实是关于产品价值和成熟度的判断,比如搜狗输入法在产品优势很明显的情况下,市场占有率就是不高,最后通过各种捆绑才逐步提高。但大多数产品,在对其价值判断和成熟度判断有误的情况下,盲目将产品强势推给用户,带来的就是负面效果了。
性格上,产品应该是强势的,但各有各的强势方法
一个合格的产品,一定是强势的,但强势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软磨硬泡的,有严肃执行的,有搞关系将感情的,但无论如何,产品都需要追求一个良好的结果。如果无法推动项目落地,或者产品方案是各方妥协的,必然很难得出预期结果。
最后迷茫与困惑的产品
产品怎么能迷茫?产品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职业。产品千万不要轻易说不知道,没办法,做不到。因为你是团队里面那个解决问题的人,你都没有,团队怎么办?但就这个职业而言,产品确实会比较困惑和迷茫,因为正常情况下,产品工作3~5年后,技能层面的东西,无论沟通、管理、设计、方法论等等,都比较成型了,而经验的积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在超过一定年限后,经验价值并不会随时间而不断提升。那么相比那些更年期更具才华的新人们,你的优势是什么?
我觉得产品最终还是拿自己的产品来说话的。而这个瓶颈既需要靠自身能力,也取决于行业发展和市场时机,简单来说就是机会。要么自己投身进去抓住机会,要么加入某个平台和大家一起拼某个机会。这大概就是最终产品都是一群不太安分守己的人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