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曾国藩传》第一章有感

《曾国藩传》第一章有感

作者: 袁文会 | 来源:发表于2020-03-02 11:17 被阅读0次
曾国藩传

读《曾国藩传》第一章“七次科举之痛”了解到这位晚清重臣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从曾国藩的祖父起,就生成一个“科举之梦”——那个时代,可是“成功人家”的标配。可惜的是:曾国藩父亲这一代,连考17次依旧连“秀才”都没考上。于是曾家的希望转向了曾国藩,可是曾国藩连考6次都没考上秀才。并且第6次考完后,曾国藩的文章还被作为“悬牌披责”——即反面典型——公示于众。

曾国藩不但有祖父那种不服输的韧劲,而且还能从中自我反思,发现自我的弱点和缺点而改正,再加上他扎实的功底,使他转败为胜,第七次考上秀才,一路顺畅,不出几年并获得了“翰林”——在当时是最高的学位,终于实现了他祖父他父亲“光宗耀祖”的理想。

感悟:

1.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努力+基础”——或者用曾国藩自己的话就是“笨拙功夫”——依旧是“学而有成”的关键。书中讲到曾国藩前6次没考上秀才,原因在于:之前都是父亲作为老师在教他,父亲的教法只是让他读读背背,写作训练也很传统,尽管曾国藩学得苦,记得牢,虽然扎实,可是灵活性不够,自然很难有效运用。但曾国藩意识到这一点,调整学习和训练方式。此时扎实的基础,积极的努力就开始生效了。

2.是真正的“纳谏如流”不为暂时的失败而放弃,而是积极汲取各种意见中的营养改善自己的行为,实现预设的目标。

值得关注的问题:“努力+基础”的“笨拙功夫”的激发,需要触发点。在感到无地自容的情况下,曾国藩没有放弃,而是逐段逐句研读“考官”的批语,并与其它成功的“文章”做对比,从而领悟出自己的差距,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成功。这是“触发点”的出现以及及时的捕捉,并充分利用是关键!

问题在于:作为“教”的主体怎么来提供,怎么样让学生意识到这样的“触发点”。作为“学”的主体,又如何能捕捉并把握住这样的“触发点”,从而打卡全新的一页。——这些,才是我们应该从曾国藩的案例中引申和思考的。

相关文章

  • 曾国藩传有感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简单来说,我们平常人能在他身上找到激励,即使我们没有投胎在一个给我们很多资源的家庭,即使...

  • NO.10 读张宏杰《曾国藩传》

    最近读完了张宏杰的新作《曾国藩传》,略有感触,记录于此。《曾国藩传》读起来颇有手不释卷之感,与打工皇帝唐骏所称...

  • 《曾国藩传》第一章有感

    读《曾国藩传》第一章“七次科举之痛”了解到这位晚清重臣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从曾国藩的祖父起,就生成一个“科举之...

  • 惜国藩

    _读《曾国藩传》有感 曾国藩,一位晚请重臣,在历史课本上的他开展洋务运动、...

  • 读《曾国藩传》有感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

  • 读《曾国藩传》有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从五月份开始读唐浩明的《曾国藩传》,时至今日已经将近两月,书读的是断断续续,仍然没有读完,可是对...

  • 读《曾国藩传》有感

    近来迷上了曾国藩传这本书,唐浩明的这一版写的非常精彩,亦真亦假,真的一面是指曾国藩一生的事迹,假指的是书中个人心理...

  • 读 曾国藩传 有感

    刚刚终于把唐浩明写的曾国藩传看完了。网上去搜了下大家对这书和作者的评价,基本都是负面的。观点就是,这本书只是小说,...

  • 读《曾国藩传》有感

    【书名】曾国藩传 【标题】读曾国藩,我们可以做的事 1.坚持 以前我一件事没有成功,会找出各种理由,却没有反思一下...

  • 读《曾国藩传》有感

    好几年前,曾有人推荐此书,我没放心上;此后,也略听闻其名,依然不为所动; 今日拜读,却兴奋异常,一种停不下来的节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传》第一章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jp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