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他为什么不同意?这是我们已经确定好的方案!”
小A一听,赶紧跑到现场去看,立刻打电话给B。
“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现在不能做?昨天不是确定好的吗?”
电话一接通,小A就开始质问对方,并且语气非常不好。电话那头的小B一听,语气也跟着不好
“你说能做就做吧!”
接着就把电话挂断了。
后来,得知小B是因为急着要出去,所以就没有马上安排去做这件事情,因为这个比较特殊,也许一不小心就会弄错,他原本想等自己回来再确定一下。
你说,小A是不是可以慢一点了解清楚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呢?
并且,即使小B错了,或者漏了,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语气呢?这是在工作中,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商量的呢?
原本小B是有自己的计划和考量,小A这样一插手,不但打乱了小B的计划,而且还影响了大家的心情,在旁人看来,可不就是看戏一样吗?
每天见面的同事可以算是生活中相处时间最长的伙伴,如果都不能和平共处,每天见面都要掐架,那生活岂不是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不顺心?值得吗?
最近看刘墉老师的《说话的魅力》,对于说话这门学问真的让人肃然起敬。我一直以为,只要心态是好的,想法是对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人明白你,就会有人理解你,而说话只是表达想法的一个途径,真正决定相处与否的还是观点。
殊不知,因为表达方式的差别,你的想法和观点有可能会南辕北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