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途经一河道,忽然发现茅草边上藏着绒绒的一团绿,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茵陈苗。心里一喜一热,往事一幕幕浮到了眼前。
上小学时,一开春,学校就要搞勤工俭学,要么上交一斤干茵陈,要么交五元钱。八十年代中后期,五元钱对农村的家庭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况且家住河边,年一过,河边的树林里到处都是碧绿浓郁的茵陈,所以我们会用采来的茵陈去充当勤工俭学的费用。
放学后,我就和几个小伙伴提着小菜篮,蹦蹦跳跳的到河边去采茵陈。因为刚刚开春,万物正在复苏,只有茵陈早早的抛头露面,所以并不难找。河边的树林面积很大,绵廷有几公里,隔三差五就能远远看到茵陈苗清新茁壮的身影,所以每次我们总能满载而归。
"正月茵称二月蒿,三月拿来当柴烧″。当时我们采茵陈时,一直把这句话当曲子唱,并不知其中的含义,后来才知道茵陈在二月份是药用价值最佳的时节,到了三月份已经没什么价值了,只能当柴烧了。
茵陈采的多了,母亲也会变着法子,把茵陈苗和苞谷糁搅拌在一起,用手揉搓成馒头蒸了吃,当时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那种柔柔淡淡的清香,至今还一直在我鼻孔边游荡。
用手机百度了下,茵陈: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才知道原来茵陈的功效如此之多。
触物思事,也许是怀念少时的天真烂漫和无忧无虑,也许是一种人到中年怀旧上瘾的状态。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物,都能让记忆的闸门打开,像放电影一样,清晰、真实、留恋。
采茵陈,那是我们那个年代特定的回忆。如今的孩子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缺少了我们年少时们经历和快乐。
不经世事,无以长大,不管如何,幸福是活在我们心里的,就像采茵陈一样,将会成为我们一辈子的美好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