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季节斑斓的色彩,一定是最先闯入我们脑海的。
然而,江南的秋,总是来得悄无声息,在四望皆是一片绿意的清晨,除了”风入罗衣贴体寒“的凉意,视觉上却不太明显。
直到过了霜降,甚至要等到冬天,气温渐渐下去,江南的秋才真正显出“秋色”来。此时,悬铃木、乌桕、银杏、鸡爪槭、枫树……这些江南常见的秋日装点大师,便纷纷按捺不住,开始尽情地挥洒色彩了。
你不用费心爬到一座山上,去观摩类似层林尽染那种色彩泼墨般的壮丽,只是随手捡起一片秋日的落叶来,便可窥见一斑。——方寸之间,红、黄、绿、黑俱显,像是孩子涂鸦般的随意,又似精心布置一般,碰撞出一种奇妙的色彩组合。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1934fe8f851186c9.jpg)
一片叶子,我总得呆呆地看很久,心里暗自思忖,到底是谁描摹出这样的浑然天成?
后来,慢慢了解到,原来让叶子变色的秘密,就在于其体内的各种色素。比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
当秋天来临,白昼变短,气温下降,叶子中的叶绿素就会快速分解,此时一直深藏不露的类胡萝卜素开始显现出来,叶子就变成了黄色。
当你坐在落满银杏叶的草坡上,抬头仰望秋日如水洗般的蓝天,枝头的黄叶在风中轻轻律动……像是掉落一首诗里,“碧云天、黄叶地……”。梵高说,世界的美,在于色彩的对比,秋日便是蓝与黄的对比。
除了银杏叶、鹅掌楸和法国梧桐叶都是秋日里不能错过的一抹黄。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a08f281dd06a46bb.jpg)
不过,尤其值得说道的,还是让叶子变红或紫色的花青素。这种色素,不是叶子体内本身固有的,而是在阳光、雨水和适宜的温度下后天生成的。
一个苹果诱人的红色,一朵花的缤纷色彩,可以说,都是它的功劳。比如,在路旁寻常可见的牵牛花,便会施展“晚卸蓝裳着茜衫”的魔法。
平常,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因为阳光太过猛烈,牵牛花的花期很短,往往撑不到中午,就缩成了一团。但若碰上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便有机会一窥牵牛花“换装”(从蓝色变成紫红色)的秘密——
此时,花外围的紫色正缓缓渲染开来,蔓延至花筒处,与蓝色水乳交融,加之雨滴点缀,更显得娇媚动人。“莫笑渠侬不服箱,天孙为织碧云裳”,大概,织女为牛郎织就的仙衣,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2b2ba6b257a8fb14.jpg)
而且,花青素的作用还仅限于此。如果你曾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植物的新芽,像马路边常见的石楠,就是红色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此时叶子体内还没生成足够的叶绿素,另一个原因则是为了像变色龙一样伪装自己,避免新芽被昆虫、动物吃掉。
你看,花青素不仅为庇护新芽最初的生长提供了视觉屏障,也为叶子生命晚期增添了火红的色彩。“霜叶红于二月花”,可不就是妥妥歌颂花青素的功劳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8d353936588a9ea7.jpg)
细想不觉惊叹,看似微不足道的色素,竟然主导了这样一幅色彩斑斓的人间秋景。
所以,就像生命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叶子的色彩变化也是如此。
她的美,并非像旅游宣传所说,只有短短的几个秋日,更在于你跟随它的脚步,从鲜红到橙黄,从橙黄到青绿,最后迎来生命最耀眼的时刻。
像谁说的,她只是在初春给你抛出一个眉眼,便叫你从春追到夏,再从夏追到秋……
网友评论